>
1869年6月10日,模样初具的“第一号轮船”旁人头攒动。先期一日,原本在第一号轮船身下的船台枕木被撤掉,代之以木楔,此刻船体低俯在木楔胎架上,两舷被十余根撑柱抵住,铜皮包裹的船底外厚厚地涂抹着猪油、牛油、肥皂,以便下水时能够顺利滑入江中。船政大臣沈葆桢率提调周开锡等船政官员祭祀了妈祖、江神、土神、船神后,中午时分,在洋员总监督日意格指挥下,工匠们依序撤除船舷外的木撑,抽出船底下剩余的木楔,天蓝色涂装的“第一号轮船”乘势划向江面。
一瞬间,“第一号轮船”便离岸数丈,船上的工作人员顺势下碇,抛泊于江心之中,“第一号轮船”巨大的船身稳稳当当地停在了江面,只溅起微微的浪花。
看到这壮观的一幕,岸上聚观的人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全都屏气凝神,寂静无声,当看到船身停稳之后,便全都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起来。
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为第一号轮船命名,称为“万年清”号,其中可谓寄寓着无限深意。此时,船政厂区内,举目还大都是低矮的临时板棚,而就在这样艰苦、简陋的条件中,中外员工努力建造而成的“第一号轮船”终于问世了。
“万年清”号属于船政五年造船计划中的150马力大轮船,船型上大致可以归纳入炮舰一类。“万年清”号的设计母型是法国的“LaMotte-Picquet”级炮舰。“LaMotte-Picquet”级炮舰是法国开工于1858至1859年间的一级蒸汽军舰,同级一共建造了5艘,该级舰排水量687吨,舰长54。55米、宽8。52米、吃水3。22米,装备一台蒸汽机,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570马力,航速7。9节。这级军舰船型上很类似风帆时代著名的快速船——飞剪船,外形修长优美。从外观上看,“万年清”号与“LaMotte-Picquet”级几乎一模一样,但又并不是单纯的按样仿造,“万年清”号在尺寸、吨位上都进行了扩大,这一点就是为了满足左宗棠提出的“兵商两用”目的,在原本炮舰的设计上增加货舱,以便同时具备炮舰和货船双重身份。
“万年清”号的排水量达到1450吨,几乎是母型的一倍,舰体水线长68。02米,全长76。16米(不含舰首的斜桅),也大于母型,但是“万年清”号的舰宽8。9米,与母型相近,舰宽不动、加大了长度,使得“万年清”号在外观上看起来更为修长。吃水方面,“万年清”号重载时舰首吃水4。03米、舰尾吃水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