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男上起课来,不管是度流、技术流、体能流、最重要的还是意识,配合的意识,射门的意识,球场上的十一个人都得有默契,一旦哪一个位置上面的球员出了问题,很容易被对方乘机而入,越是高水平的比赛,越注意细节,所以主教练一般通人换人、调整战术来对应敌方球队、增加比赛时的士气。
吴男讲道,华夏国的本土球员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不过团队配合、个人踢球的意识差了很多,他们并不是用头脑在踢,而是用身体。
陈功一边看一边听吴男讲解着,“吴男,要把华夏国球员的水平提高到欧洲二流或以上,最快需要多少年?”
“五年,最快也要五年。”
吴男的理由是年轻球员才有提升的空间,二十五岁以上的球员,如果天赋不够,提升的空间几乎为零,所以只能在16岁或以下年龄段的球员身上想办法。
十六岁的球员,如果能用最先进行方法和理念进行培养,五年以后,也就是二十岁出头,肯定不比欧洲和南美的球员差。
这个道理很简单呀,送一些年轻球员出去,不过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成效,陈功有些不解了,是学艺不精、还是回家荒废,他有些搞不明白。
比赛中场休息,吴男继续讲道,“老公,你是不知道国情,国内的家长谁会把孩子送去踢球呀,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回头就难了,工作都好不到。所以只有条件好的家庭才有能力送孩子踢球,家庭条件差的很少很少,不过就算是家里有钱,谁不想孩子能闯番大事业,去当大官儿、大老板,踢球对这种人群来讲,那就是低贱的工作。”
其实吴男的意思只有一点,那便是华夏国虽然人多,不过踢球的人太少太少,这条路很艰难,而且没有退路,要么就成功混到联赛的替补或以上级别,要么就只有自谋出路,因为踢球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高,让他们当学校的体育老师也没资格。
国内是这情况,那国外呢,陈功问了起来,“吴男,那你给我讲一讲国外的方式,我借鉴一下,弄一个符合国情的政策出来,主要针对青少年球员。”
比赛的精彩陈功已经体会到了,不过他心里一直考虑着青少年球员的培养问题,闹了半天儿还是钱上面出问题。
国内的足球学校,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收费都很高,这无疑是赌博,给孩子们投资这么多钱,以后有没有回报谁能知道,如果国家能出这份钱,帮助那些有踢球天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天才有用武之地,华夏国十几亿的人口,也不知道这么多年埋没了多少天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