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中山来讲,只怕只有将广东所有的军队都捏在手中才能安心,他已经容不下陈炯明。
陈炯明亲自为程璧光斟上茶,虽然闹中取静,要的就是这心境。
事实上,他最近的心境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孙中山等一大批的革命党头面人物齐聚广东,正在筹谋对策,应付中央设立军区的命令。
如果中央派北方军界将领到广州来筹建广州军区,那么胡汉民与汪精卫等人的意见是另立炉灶,建立军政府,由孙中山出任三省联合司令部总司令。
汪精卫虽然是书生,但也提出了让孙中山值得考虑的意见,那就是趁着四川地方上还到处都是零星的战斗,由三省联合司令部出兵攻击四川,消除来自长江上游的威胁,从而能够凭借居高临下之势,威慑两江。
在历史上,北方政权要想吞并南方,除了河淮防线,最好就是通过关中直入四川,然后顺流而下攻克襄樊,底定两湖。
保有四川,则重新拥有了长江天险,更何况,四川易守难攻,能够成为整体防线中的一环。
整个广东的氛围都很奇怪,似乎很支持孙中山等人动武,除了北上参加对俄作战的卫**,其余的广东军队似乎很听信孙中山等人的宣传,他们是革命军队,是要讨伐暴政的军队。
陈炯明反而对广东军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程璧光听说了此事,也是摇头苦笑,现在广东发展很迅速,广东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提高,但是这些本应该归结到陈炯明头上的功劳,不知怎么搞的,居然成为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功劳。
虽然陈炯明也是国民党员,但是,总不见得无视陈炯明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吧。
看看陈炯明在广东做的事,广州市正式建市,由其主导进行,建立立法、行政、财政、审计等机构,精兵简政,与民休息,使广东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大力兴建公路,公家兴办实业,扶持民间企业。建立公、私立学校,除东北之外,为全国之最;发展公办教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革除陋俗,禁绝鸦片与赌博。
就连孙大炮,从前也经常夸他“坚韧、内敛、吃苦、俭朴”,“不爱财,不好色”。
他在广东省内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县级自治始,有各乡村民选县议员,再由县议员民选省议员,省议员民选省长,制定省宪,实行民主。这种民主政治制度的推广在于自下而上,社会底层熟悉民主政治流程,逐次向上推行,不容易出现动乱。这与现在中国政府在乡村首先推行民主选举,如出一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