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大本营即在佐世保组建了舰队,并对陆海军进行了动员和调动“8月15日日本,发表题为社论称:‘如果日本想利用这个机会,把大军运往中国追求其野心,则必将带来使我国陷入危险之事件‘。
英国固然想看到中国的发展势头因为这次与日本的战事而消失,未尝没有削弱日本的心思。
日本日益的表露出了独立性,英日同盟只是日本的美丽外衣而已。
也就是说,拉拢中国加入到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或是促使中日两国陷入战争,成为了主流的两种意见。
但看来,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毕竟英日同盟对于当前的英国来说,还是无比需要的。
日本在通牒中写道:“日本政府,郑重地考虑了日前局势,并和英国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标之一——巩固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充分交换意见以后,决定和英国共同采取有关的必要措施”,要求德国舰队须立即撤离日本及“中国海”四周,不能擅离者立即解除武装;“德国政府应在一九一四年九月十六日以前,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和无补偿地移交给日本当局,以便归还中国”。并限8日内答复,若迟至8月23日未接到满意答复,将“任事态自行发展”。
英国同意日本参战,却并未放过最后时刻限制日本的手段。8月15日,英国提议日英两国共同向中国提出照会,写明“保证归还胶州湾”,遭加藤拒绝。
加藤说:“现在不能做出归还胶州湾的保证,付出很大牺牲后取得之胶州湾,即令归还,日本也须附有条件,例如延长满蒙租借地及延长铁路期限等,恐将成为主要条件”。
英国又于8月17日发表声明,“据了解,日本的行动,除非保护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线,将不使其越出中国海而扩及太平洋,而且不使其扩及德国在东亚属地之外任何外国司地”。包藏祸心的日本外相加藤立即反驳:“这只不过是英国单方面的解释”。
这是英日同盟开始走向转折的关键一步,过去英国在华利益的维系,常常要依靠日本,但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英国与日本在华利益都遭受了重大挫折。
英国更多的是凭借经济手段,而日本,则没有这么好过,而是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打压,这使得日本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变化。
大凡谋一国之外交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本国外交重点各异。一战期间,与日本对外政策执行紧密相关之人物,也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强日英同盟,一派主张在扩大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逐渐增加日俄同盟比重,兼顾日法关系。前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