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俄战争中得到洗礼的,熟知现代战争的中国陆军精英,给落后陈旧的日本陆军好好的上了一课。
日本陆军其实并不强大,即便是在后世二战的时候,给苏军诺门坎之后的一系列连战役都不能算的战斗,摧枯拉朽一般的大人打小孩,这是因为日本并没有从一战跟二战的欧洲战场得到锻炼。
李安生之所以处心积虑的在青岛布置了这么一个口袋让日本来钻,其实也是出于锻炼军队的考虑。
欧洲在打生打死的同时,也从磨难之中,得到了战争的精髓,尤其是现代战争的大规模杀伤背后的精华。
在一战之前,所有的陆上交战,只不过还是近代落后军事的探索,在一战中才得到了升华。
日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塞班岛战役开始,就认识到了一定有什么问题存在。
与文莱共和国结下梁子之后,日本并不急着报复,而是进行了钻研,为什么最多时候两千多人的文莱共和队能够将塞班岛防守下来,并且给日军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杀伤。
而这一点又在青岛攻坚战中得到了印证,齐齐的排着队伍,密集冲锋是行不通的,不管是在复杂的战斗地形之下,还是在坚固的要塞面前。
这个是个个人武勇无法改变局面的时代,更是个战争场面无比壮观的时代。
日本已经超出了极限,无法再动用更为庞大的军队与资源,来投入到这场未知的战争。
欧战陷入僵局之后,忽然世界市场上的各种商品需求急速高企。
不但是军需产品,就连日本之前陷入低迷的棉纺织行业也遇到了生机。
过去日本的棉纺织行业需要吃英国的剩饭,两家联手基本垄断了中国市场,而随着英国陷入战争,不但竞争减少,而且中国市场的份额一下子就空出来许多,这让许多日本资本家看到了商机。
凭借着与英国的同盟关系,日本从协约国得到了大量的订单。
英国战前的经济是以进口食品和原料、出口制成品为基础的,欧战前夕,英国建造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新船只,出口它所生产的九分之七的棉布、三分之一的煤和四分之一的钢铁。此外,英国还从海外投资、金融业务和商船运输中得到大量的无形收入。
世界大战刺激了诸如美国、日本和英联邦自治领之类国家的工业化,打破了这一经济平衡。这意味着英国海外市场的减少,尤其是纺织品市场的减少。
在纺织品方面,英国面临着日本的激烈竞争。
日本的资本家们不允许日本经济刚刚出现的曙光,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