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紧接着,英法等国抗议中国向德国出售潜艇无效,又让协约国感到了无比担忧。
中国陆军正式开始实行义务征兵制,同时准备建立两千万后备役的计划,各大军区纷纷进行各种程度的演习。
其中,北洋舰队更是演练如何突破渤海湾,南洋舰队则到南海去绕了一圈。
在旅大的日本军队是一日三惊,几乎成为了惊弓之鸟。
中国潜艇的优越性已经让世界各国见到,协约国也开始向中国购买潜艇以及驱逐舰、轻巡洋舰,甚至是三联装203毫米主炮重巡洋舰。
北洋舰队的潜艇同时参加了演练,让日本驻扎在旅大的小型舰船人员无比的担心。
随着德国加大了对潜艇的使用力度,故而潜艇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到日德兰海战时,潜艇战局已经历了诸多变迁和盛衰。在德国政府内部,主张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它增大了军事效果——被击沉的舰船数量)的人和主张少冒政治风险的人之间,继续进行着斗争。“不预告就击沉”的政策时而温和、时而强硬、时而又温和。最后,德国首相莫里茨?冯?贝特曼…赫尔韦格警告说,如果潜艇战不加限制,美国将会参战。能干的德国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于3月份辞职,以示抗议。但是,即使这项经过修改变得温和的政策,也导致了重大事件:3月下旬,法国客轮萨塞克斯号遭鱼雷袭击,使许多美国人受伤,导致了对潜艇作战更进一步的限制,虽然这是暂时的。
但是,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日德兰海战是一道分水岭。德国人为了打破英国的封锁,越来越转向无限制的潜艇战,不顾政治上的一切风险和道义上的耻辱。1916年被击沉的舰船总数不断增加。当年最后一季度,英国每月被击沉的舰船达吨(到当时为止的最高纪录),加上同年10月中立国舰船被击沉吨(也是高纪录),协约国其他国家舰船约7。5万吨。击沉的各国舰船总数平均1个月吨,比1915年多7。9万吨。封锁者正在变成被封锁者。
日德兰海战的另一个间接后果是英国陆军大臣和民族英雄喀土穆的基钦纳爵士之死。5月底公海舰队出港以前,一艘德国潜艇在奥克尼群岛外围布下了水雷。基钦纳乘坐巡洋舰汉普郡号去俄国执行任务,6月5日,汉普郡号触雷,很快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沉没,全舰人员几乎都葬身海底。就基钦纳的名望来说,他的死是及时的。他已失去了权力,在内阁中也失去了威信;他经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尽管他组建和训练的“新军”成为他留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