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这批货物大致三部分:一部分属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一部分是仿造的名牌商品,质量还算过得去,另外的一部分商品,则是货真价实的伪劣商品。而这最后一部分商品的数量最大,几乎占据了所有商品总量的一半还要多的份额。
由于吃进这批货的价格极低,江浩之根本不用担心赚不到钱的问题。他之所以在蒙塔亚进行了一次所谓的投资,就是想以正常商品的价格把这批货推向整个东非市场。至于他以货抵款支付给蒙塔亚政府的那些货品,却是质量较好的商品。这些质量较好的商品数量并不是很大,因此江浩之打算用这些高质量的商品作为打开东非各国市场的问路石。一旦这些国家的市场向他敞开,随后输入各国的就是将大量的伪劣商品了。
而那个所谓的小商品仓储批基地,根本就是江浩之用来骗人的幌子。他根本没想真的建设什么基地,只不过想用一个空泛的概念把人们唬住。等这批商品换成了钱,他就会逃之夭夭。在刚刚过去的这个雨季,他就利用施工不便的借口,没有在建筑上投资一分钱。完全是在莱加洛港借着雨季能够出海的时机,雇佣大量的货船尽可能的出货。
可不知怎么的,一直守在莱加洛的江浩之出货居然出昏了头,竟然把应该留在蒙塔亚本地销售的高质量商品卖到了其他国家,却把一些质量低劣的货品就近销售给了蒙塔亚人。也该他倒霉,这些商品在蒙塔亚雨季恶劣的环境里早早的露出了原型——拖鞋断带,毛巾掉色,服装鞋帽开线的开线,掉底的掉底。感觉上当受骗的蒙塔亚平民们一看不对劲,纷纷找到了江浩之那里。
本来江浩之还想息事宁人,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谁知不知怎么搞的,江浩之雇佣的一些知道些内情的当地人主动站了出来,揭露了江浩之在销货中使用的把戏。这下子事情可就闹大了,群情激奋的蒙塔亚人闹将了起来,纷纷要求退换货物赔偿损失。到后来,不仅仅是蒙塔亚人闹将了起来,一些邻近国家的商人也觉上了当,纷纷找到了蒙塔亚,要江浩之给个说法。紧接着,被江浩之拖欠了运费的船主也闻讯赶来,事情急升级……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那些被江浩之买通了的蒙塔亚政府官员也一改以往的笑脸相迎的状态,来了个突然变脸。他们先是冻结了江浩之的财产,封了他的全部货物,然后又宣布限制江浩之离境的措施,要求江浩之在事情完全调查清楚前,不得离开蒙塔亚。
可是,限制就限制吧,奇怪的是蒙塔亚的政府官员们却并不保护江浩之,而是放任被江浩之欺骗的受害者们继续找江浩之的麻烦。一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