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黄花闺女熬成婆的感觉,但是一直哀痛阿耶逝去的肃宗并没有立刻改元,而是要等到来年的初一后再正式改用自己的年号,太子的一干女人们为逝去的先帝哭得是梨花带雨,伤心非常,而内心却有种扬眉吐气之感,终于要从东宫搬出入主后宫各院了,这内心如何能不激动。
先帝后宫的那些妃子们也被妥善安置,曾生育皇家子嗣的跟着儿子去了封地,此生也许不会再回西京城,就此终老;无子嗣的则只能去感业寺剃度修行,为逝去的先帝祈祷诵经,为大周的安定繁荣祈福,从而开始人生中新的修行。百姓们除了守孝的三十六天不得有任何的喜庆活动,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新帝握权总是要将自己的亲信提一些上来,这些亲信中自然就包括了长兴侯世子,陈克松。这世子跟当年还是太子的新帝是从小陪读的交情,后又一起出征西域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特别是当年长兴侯世子在沙漠经历生死,令新帝对其格外看重,因此多年来基本上圣恩不减的长兴侯府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总有一些人能在官场上把握风向,甚至能揣测出官家圣意,因此这些人都在等着看新帝会给长兴侯世子安排个什么样的新职,果不其然陈克松从之前的从五品上游骑将军升至正四品上武忠将军,这连升了几级!想想长兴侯世子才多大的年纪,不过而立之年就已经官居四品武职,这又是新帝的亲信,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于是各个官员家有女儿的开始琢磨着跟长兴侯世子结个亲家,修两姓之好,可是长兴侯世子的嫡子不过也就五六岁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哎!这不是还有个适龄的庶长子吗,再等过了年可就十一岁了,再过几年便可成亲了。可是起了心思的官员们各个都是人精,一边想结亲,一边又算计着,毕竟是嫡庶有别啊,以后若是无意外,长兴侯世子当上了侯爷,他的嫡子必然是下任继承人,没庶长子什么事。再听说这庶长子根本就不受重视,于是各家冷静地决定再观望观望。
不过这些人家中基本没有见过陈益和其人,因其以前就没怎么在人家露过面,何况前些年的长兴侯府因着世子他阿耶不大能干也没有这么炙手可热。因此众人了解的不外乎是此子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