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方法其实也算不错了,但张彝宪根本不就不想给地方留一分利,他想的就是,缴给宫里越多越好。
“张公息怒,其实下官等也商量过,历来税册之数,皆列损耗在里面,现在吾等愿将损耗的八成托与张公,还望张公成全。”
大明官员的俸禄非常低,为了应对这个措施,200多年来,税册损耗历年逐渐增加,现在已经高达16%的比例了,这块损耗,就是官员活命的本钱。这些县令能够把损耗中的八成拿出来,已经是非常高的数字了。
“不行,不行,如果一县之地还可以,但是你们这么些人,风声太易走漏,不妥不妥。”张彝宪倒挺直接,公开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那下官等今天写联名据保信与张公,一人说破,众人皆受同罪。这样总可以了吧?”
“啊呀,如今秋忙将近,还是等秋忙后,再商议吧。到时候,真金白银,明仓明库的,列位大人结算税款不是更方便不是?”张彝宪始终是油盐不进。坚决不同意把皇田和备田分开来。但是也留个活口,让大家秋忙后再商量。
20多个书呆子县令就回去了。
活口,是留给张彝宪的,给他们的,最多是个活口两个字而已,于是,张彝宪在秋收入库之后,就不见了踪影。这也是这么长时间,这家伙一直没给小朱写信的原因,躲债去了。
20多家县令联名发出通缉,只要看见张彝宪,立刻抓起来。他们已经被各自上面州省的布政使催的快疯了。
张彝宪则通过几家皇商把这些作物给收购了,总算他还留个心眼儿,谁都能卖,就是没卖给田家。皇商提货,地方政府也没权力阻拦,眼瞧着这些分不清是宫产还是他们税产的货物被提走,这些个县令几欲抓狂,于是,各自找各自的座师。把这事情一说,他们的座师如今也都是南北直隶的部堂。于是这些部堂愤然而起,发动言官弹劾张彝宪,同时也把小朱给弹劾了。理由很简单,与民争利。
看着这个奏折,小朱气乐了。
“张彝宪这小子,被痰给迷了心窍是怎么的?他不会真携款外逃了吧?”
金茂和陈浩两人,因为交待过家人,张公可既是皇上的红人,也是皇上宠妃的红人,你们可千万别得罪了他。除了金陈两家人之外,就是宫里、厂卫、京三营裁撤的人,这些人今后的身家性命全在张彝宪手心里攥着,自然也不敢得罪他,于是,全天下都在问:“张彝宪卖的钱那去了?”
答案在温体仁那边,张彝宪不是傻瓜,他开始卖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些含糊,于是跟皇商说的很清楚,钱款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