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策应缓。”
温体仁出面反对了。
“因为这些谪兵,如若滞留军中,尚可以军田糊口,一旦放归地方,无田耕养,势必酿成事端。况且大明现在实在没有余粮安置,不若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温相,在下又没说现在就清退,而是三代之约啊!”
老孙有些不高兴。
“孙大人,在下没有旁的意思,只是希望此策理应缓行,况且三代之约,效果究竟如何,还未可知,最好还是等到结果出来再说吧。”
温体仁这么解释,倒也没错,于是一众君臣就都默然下来。
第十六章:蔫坏的郑芝龙
仆从的陋习改革,就这么定下来了,内阁发了一个明刊下去,将三代之约的事情说明,据说很多人都激动的哭背过气去,是啊,整个一个姓的家族,都要无端受另外一姓的欺压,这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即便是那些使唤人的家族内部,也早有一些有识之士,曾经发过感慨,如今见朝廷亲自下文调整陋习,超过8成的民众都欢呼雀跃。
只是这三代之约的效果究竟如何?能否借此再把谪兵制度也一并改革,谁也不能肯定。
小朱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国家财政今年依然是赤字。
但好在有恩许银垫底,大家都还比较踏实。加上三项改革:‘红白薯’、‘孝敬银’、‘海事银’的良性发展,现在这些大明决策层,对于国家的发展,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出现。说透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实力。只要小朱这位皇上率领群臣,把国家财政理好,就凭现在的火器水平,十个后金也不是大明的对手。
虽说如此,又出了两件小事情,在临近年终总结的时候,纷扰了决策层的注意力:
1。洪承畴和杨鹤联名写了一个战地稽考,报了上来,这是大明的规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小朱已经发觉大明的很多规矩,都非常先进而且超时代。这种战地稽考,有着固定格式,战事过程、将士功过以及主帅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
杨鹤的心得毫无新意,无非就是‘自己对圣贤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深刻’之类的套话。但洪承畴就不一样了,无论是行军布阵、粮草后勤,还是战略指挥和任将选兵,他都大谈特谈。
并且在稽考最后,洪承畴还对礼花弹的试用情况,进行了汇报。礼花弹因为有底部凹槽和扭旋花纹的设计,使得射程和精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稳定性极差,不仅炸膛比例高于原先的球状弹丸。其出错率更是远远高于正常值。十发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