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对老板产生了威胁,为了降低员工成本,开除,也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历史上很多开国武将,都很难得到善终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老了,被他们一手带出来的百战英豪,也都老得举不起刀枪了,于是咔嚓一声,一了百了。
这么做当然太过卑鄙。可有时候,国家政治中的阴暗面,比这些还要卑鄙。
那么,如何才能让国家政治在达到富国强民的目标同时,不再如此龌龊、卑鄙、可憎呢?
这就是黄宗羲、张煌言、堵胤锡、刘惟敬、刘梦云为首的新儒家主义者,所担负起来的历史重任。
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士、农、工、商,皆为国本”的理念,大力缩减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社会地位并不是以金钱衡量的,但人们抛开了金钱,道德又无从谈起。所以士人、商人地位的高高在上,并非什么天方夜谭。关键在于农、工阶层的地位问题。
士人掌握了道德、文化、政治上的资源,商人则集中了经济资源。那么作为最广大人口基数的工人、农民,如何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地位呢?
说起来很难,做起来很简单。技术。
算盘、刺绣、锻造、酿酒、制糖、造纸、以及农产品的再加工,这些都是技术。包括像田雄这样的弓箭手,只要你可以百步穿杨,就都是技术人员。而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就在于,世界上没有任何技术,能在中国人面前永远保密。
全才科举、分科取才,以国家征选吏员为表象,逐渐形成一个系统性工程:
通过门类多样的技术来遴选人才,这些人才既可以当然成为国家公务人员的备选库,也可以凭借“高中丙榜”这样的人文概念,切实提高其社会地位。
而当国家以政府权威普遍施行丙榜考试体系,并据此建立技术普及教育制度、厘定教材、划分学院级别之后,自下而上的科技研发基础,也就相应出现。
丙榜人员是各类技术的佼佼者,这些人既不属于士人,也不属于商人,他们所带动的,恰恰是就业机会。利用技术带动经济,从而增加工作岗位,远远比现行政策更为有效(国家通过出资、发放特权等方式;修路、种树、盖房子等大工程,来减缓就业压力)。
试想,国家选派一名进士、或者举人出任某地县官之后,这名县官的肚子里只有一套复杂的国家法典以及四书五经,他想治理好地方经济,就离不开各类技术人员的辅助。恰好,去年丙榜刚刚考核了一批人才,铁算盘张三协管商会,金耙子李四可以分管农业,酿酒师赵二狗、绣娘王翠花可以帮着打理工业。以这些行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