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刚才小朱定的,户部出300万两白银,作为虎山基金,将来投资到工商业中,然后利用经营所得来负担阵亡将士家属、退伍老兵的抚恤工作,这就需要制定一个规章出来:
首先,为了保证投资时,虎山基金不会被人挪用,就需要在面额和兑换额度上做一个很流氓的约定:与户部结算时,或者由政府出面进行投资、分红、发放,以及进行政府采购、销售、分发时,按面额等值计价。在民间以票面自由流通时,同样百分百兑换(因为有户部兑换比做担保)。
但问题的关键就是,当民间想以纸币套换金属货币时,则必须折扣2。5%。也就是25枚铜板。前面说过了,十童子票的实际成本是50铜板,如果民间想放弃十童子票而换为金银双铤,就必须与国家分摊成本。
这样一来,当那些商家领取到国家指派过来的虎山基金时,唯一保值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十童子票都投资出去,因为兑换是民间行为,国家要收取兑换成本。而投资则属于上报户部帐目的国家行为,国家按票面额结算。这一来一往,商家就赚到了2。5%,何乐不为?
而资本投资的唯一结果,就是存在预期收益,投资必然带来收益,这还真就是绝对真理。虎山基金越投资规模越大,然后将收益所得用来抚恤战遗人员,及退伍老兵,这种良性循环下的基金模式,还算通畅。
第二个,
这种双轨兑换的方式,也刚好避免了一个弊端:从本次惊天骗局的实施与操作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民间大户在以金、银大量收购纸币时,往往可以做到折价收购,然后再拿着纸币去国家那里兑换金银时,又是等额。这就创造了切汇现象。
但现在的十童子票本身属于溢价发行,相关兑换比都公开而且固定。大户们要想切汇,就必须以低于975铜板的价格收购十童子票,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利。但是草民直接跟国家结算,就可以拿到975铜板,其自身用纸币自行流通时,又是按照1000铜板来计价。换得越多,亏的越多。这就规避了切汇行为。
最后一个,
由于虎山基金、供奉考生路费报销,这两个借口所涉及的金额不算太多,总额最多也就几百万两白银,国家有限发行新版纸币,对金融市场的触动不是很大,而且还由于溢价发行,使得草民更乐于使用十童子票。再加上兑换比上的折价率,这就创造了纸币流通的信用及人群基础。
因为没人会疯狂到扛着一麻袋的钞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