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弊政、天灾而折腾得几近崩溃。丘磊及左良玉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万般无奈之下,两个人搭伴去抢粮食,结果粮食没抢到,却抢到了祖承训(祖大寿他爹)的军服,一番拷打审判之后,丘、左两家的人也都差不多饿死了。如若两人都死,则牙牙学语的丘慧荣、尚在襁褓中的左梦庚也都活不下去了,于是丘磊和左良玉决定抽签分生死,最后是丘磊出面扛下所有的罪责,以尽最大可能保全剩余亲人的性命。
就这样,丘慧荣成为了左良玉的义子。这是他的命,命运的命。
义父的遗言“伏章,就拜托给你了”同样是他的命,命令的命。
“伏章”是左梦庚的字,三天前就已经传来消息,在准确获悉左良玉“病重弥留,即日长辞”的消息后,皇帝、内阁、六部等代表国家的机构并没有公开表态,却由钱谦益、刘茂遐等赋闲或基层文官出面,以私人名义赠送了一些挽联和问候的信件。
如果不是内阁或者皇帝首肯,借钱谦益们再多的胆子,他们也不敢写挽联。这足以表明国家的态度:左大帅终究是剿匪、抗清的英雄,即便在死前反叛了,国家也并没有否认他曾经的功绩。但功过是否相抵,还要再等等看。
应该说中国的老百姓对“温情政府”是情有独钟的。当然,前提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独裁的体制意味着极端的暴力,在极端暴力之下所展现出来的温情,就是极端的温柔。这种哲学问题,其实不难理解。
这种极端暴力与极端温柔结合体所表达出来的潜台词也就非常明确了:
左梦庚领着徐勇等总兵将领,如果想反正投诚,可以直接找钱谦益等人商议。国家(皇帝、内阁、言官)系统保证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呵呵,时也命也。”
黑暗中,丘慧荣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判词。他的命运,已经定了。
十五天前;金声桓传来消息,偷袭定陶,大获成功。根据张缙彦的“线报”,当晚刚好是定王慈炯、孙传庭、阮大铖、主将冀乐华等人,在“定陶库”盘点金银。
定陶库设在戚姬陵一带,因为戚姬母子死得太惨,所以这一带历来被民间视为鬼域,所以将金库设在这里,倒也合适。而且由于是盘点金银,所以军队也不多,只有不到一百人左右。
金声桓的特种部队,却是800人。
两相交战,还没等刀枪相撞呢,定王方面就先被烟雾弹给放倒大半,金声桓单骑执刀,直奔慈炯而去。据在场旁观者后来描述说,炯哥儿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口里大喊救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