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的将士为英雄,这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那么因公殉职的人员呢?在旧有惯例中,一直按照不同身份(士子和吏员)来区别对待。士子官叫做鞠躬尽瘁,吏员则被称为尽心尽力。
现在由于郑三俊的提议,凡是死在公职上的国家干部及公务人员,统统以英雄之名,入千秋祠享祀。
换句话说,就算勘测北地被历史证明“确实劳而无为”,但因为通过这个契机,使得公务人员的地位被切实提高,那自然也是功在千秋喽。
就这一下子,郑三俊的美名啊,那可就摇起来了。更何况现在国家开设丙榜了,将来全体公务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句:
“郑三俊,俺亲亲滴三哥哥哟!”
如今,志得意满的郑三哥,慢慢悠悠的退向自己的座位,还没等坐下,卢象升忽然站了起来。
“皇上,据臣所知,北方冻土带,地形复杂,远非内地可比。而航海钟依然有用,那何不再采购一批,用于国内田亩的丈量呢?”
呵呵,此言一出,上书房一众君臣都表情各异。
洪承畴是淡然的一撇嘴,他始终是干大事儿的决策层,太具体的事情,并非他的强项。卢象升与他正好相反,所以老洪总认为卢大人不像本堂,而更像是县令。
杨嗣昌则是一挑眉毛,因为通过准确丈量土地,他又有机会整治一批贪官污吏了。没法子,他心理就是这么不正常。
郑三俊呢,他心中早就乐开了花花:‘折腾吧,你们就可劲儿的折腾吧,闹得越欢实,我三哥哥的美名,就越是广博,哈!’
但熊文灿却哆嗦了一下,因为他经常左手接纳,右手馈赠,贿赂中除了金银珠宝,就是土地矿山。由他带动,很多官员都是今天受贿,明天拿着昨天的东西再去行贿。一片又一片的土地被送来转去的,早就产权模糊,倒七八十手了。一旦丈量土地,这产权究竟算在谁的脑袋上,可真是一件头疼事儿。
这里面,唯有小朱是最欣慰的,他知道卢象升的政治理想是均田地,现在如果有了最佳的丈量工具,那么国内的土地数据,也就可以准确敲定了。再加上航海钟本是用于测量北方冻土带,现在被活学活用到国内的土地,这种开放型思维,又是当今中国最欠缺的。于是小朱很高兴的点点头:
“若论兼容并蓄,朕想当今,无人能比你卢督抚!”
“…”
如此半公开的赞扬,小朱是发自内心,但却真的不合时宜。卢象升能否承受,还要看以后的造化。但现在,大家要针对这个突发事件,来进行讨论。
“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