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自己的力量,收拾这些人又有什么难的?只可惜,他地这个王的称号,也并没有吸引到多少人。
一时间。天下似乎分成了三份。三个不同皇帝的势力,在不同的地方鼎足而立。从力量上讲,王重荣最强。从声势上讲,占据了长安,同时还有拓跋思恭、朱温等人名义上支持的李杰最大。而朱玫力量不如王重荣,声势不如李杰,号召力却比他们强,一时间倒也势均力敌。
三足鼎立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实际上。大唐的大小势力都只有小部分参与了这三足鼎立的局势。其他地人,要么静观其变,要么在悄悄发展,都没有掺和到这中间来。即使是名义上支持李杰的朱温等人,也只是名义上支持,实际上即使李杰遇到什么问题。也不会出一兵一卒相助。当然他们倒也不是不想把李杰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只是想这样做的人太多,大家相互忌惮下,也就无法动手了。既然无法动手,那么李杰的生死他们也就不用太在乎了。
然而,就在这些人各自忙活着争权夺利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真正李俨地嫡系,似乎对李俨的生死一点都不在意!方彻在淮南按兵不动,派出去打通与归义军通道的几万大军竟然也没有反应!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这些军队对李俨的忠心度。可是相当高的,怎么可能会一点反应都没有呢?这一点都不合常理。这只有李俨安然无恙。在幕后等着某些人自己跳出来才解释得通!
也正因为这样,正因为朝廷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毫无作为,才能出现这种三皇相争的局面。同是也正因为有这些军队的威慑,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琢磨不透他们地想法和日后地行动,他们才这么收敛。以至于虽然有三皇相争,仗却没有打得起来。
这一点,有眼光的人还是看出来了。
比如说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他就是有眼光地人的其中之一。虽然同样出自豪门的他对李俨那大力削弱豪门世家势力的政策也有些不满,但是他却并没有象其他人那样,因为这种不满就起来反对李俨。因为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知道,李俨并不会那么简单就受重伤甚至驾崩。这一切,一定是李俨的手段。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拒绝了很多势力的拉拢,仍然默默的执行忠实于李俨的种种方针。当然在表面上,他保持中立:尽管不敢背叛李俨,他也不想作这个出头鸟。他的家当可经不起折腾。
这样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在广明三年五月,闹了几乎五六个月之后,他接到了李俨的密旨:集结兵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道动手。他知道,这是李俨准备结束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