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宁和孙策的护送下掉头向北行进。
我给刘协时间,未必就不是给自己时间。
在向下邳行进的路途上,我与甘宁进行了多次的探讨,进而初步达成了将来平定扬州的构想。
平定扬州,必然是徐州、荆州、豫州三路分别从东北、西方、西北三个方向并进,扬州的水路纵横交错,中原的骑兵将不再是主力部队。
我需要的是一支能够作战的水军与更加强大的步军。
豫州没有大江大湖,便继续操练步骑;徐州东临大海,与扬州隔江相望,荆州则是三江交汇之地,都有必要发展水军。
组建水军,在我的印象中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打造大小舰船,配备各类装备,选拔合适士兵,再进行长期训练后才能形成战斗力。
但曾经做过水贼的甘宁却告诉我其实很简单。
他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告诉我:这个时代没有我口中的数十丈长、三四层高、能搭乘千人的巨型战船,我前几天刚刚做过的那种容纳百余人的快艇才是水战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种船体积不大,用料自然不多,科技含量也高不到哪里去,打造起来相当容易,荆州、徐州,还有再往北一些的青州,会造船的船匠和渔民何止十万。
甘宁甚至笑着拍了拍胸脯,自称他就是一名造船的小行家,当年甚至敢一个人乘着快船快意恩仇。
我没当真,却又对这三个大州的官员和将领权衡了一番。
徐州方面,刺史甘宁近些年的战功已经有目共睹,下面几个郡守中,既有孙策、曹仁两员足以冲锋陷阵的大将,也有郭贡、李昱、吕范这些能够保证后勤的干吏,北面还有青州刺史太史慈率领着韩当、苏则、华歆、孙静随时可以支援,这套阵容恐怕足够独当一面了。
豫州方面,刺史孙坚作为新中国稍有的壮年派将领,可以说是最令人放心的了,何况他早早就将一家妻小安置到了洛阳,在忠诚方面的最后一丝疑问似乎已经可以抹去。不过他手下五个郡,三个都在旧有的青州将领手中:黄盖、朱治与吴景,另外两个人则是王邑和庞淯,若只看将领能力的话,并不会比徐州方面逊色多少。
至于荆州方面,刺史张机虽然是我最早的部属,但他最为人所知的,依然是一身天下闻名的医术和医德,军事绝非他所长。而几位郡守中,也只有黄祖和程普算得上是大将,新任江夏太守张昭也可以算是干吏,其余几个则比大众脸还大众脸,在历史上甚至没有任何戏份。
一时间我产生了一种将孙坚与张机调换位置的冲动,或者将太史慈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