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邑),转任左冯翊太守,现任左冯翊太守陈到则升任益州广汉郡,接下了栾晨留下的烂摊子。
我还特意准许那位陆康手下的年轻幕僚担任庐江太守孙策的副手——这可是四品一千石的中级官职,对于刚刚归顺新朝的周瑜来说,远比他之前担任的职位要高得多。
至于庐江郡太守的人选,程昱向我推荐了现任都察院的风闻司司长陈登。
考虑到陈登出身下邳,在青、徐、扬三州颇有声名,他如今的上司祢衡也多次高度赞扬他的工作能力,我并没有多加考虑便签署了这份任命——包括之后祢衡很不客气的将法正从我身边调走,补充进了自己的都察院。
陈登在就任之前当面向我请示:“庐江孤悬江北,是否可以将其拔除?”
我看着地图上早已处于新朝包围之中的庐江,没有想到任何理由来否定这个建议。
于是我同意了他的建议,指示孙坚与甘宁视情况联合对庐江发动攻势。
半个月之后,我估摸着陈登大概还没赶到九江上任,来自庐江方向的公文就已经通过快马送到了洛阳。
“九月初十,广陵太守孙策用舒县周瑜计策,大破庐江治所,其太守盖勋力战不屈,兵败被擒,将其家眷亲信一并押送洛阳,听由朝廷处置。”
我看着面前的这道捷报,有些发呆。
最后我叹了口气:刘协手上只有吴、丹阳、会稽、豫章四个边郡,我这新朝的天下……还要怎么打才会输掉?
-
军事行动在高歌猛进的同时,新朝在笼络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这一年,朝廷通过科举和访贤、举荐等途径,发掘出了步骘、严畯、崔林、刘放、孙资、卢节、卢俭、邓芝、费观、梁鹄、司马徽、庞德公、管宁、李通、郭淮、姜冏等在我记忆中留有不同程度印象的名臣。
这其中有一人可谓大名鼎鼎: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在前世的各种版本的小说和游戏中,大多都是诸葛亮与庞统甚至还是荀彧、郭嘉、司马懿等人的老师。除了司马徽之外,另外一名庞德公也是极其著名的隐士,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征辟,却不是为了做官,而是用官方的资金和自己的名声,在各地开办官学,为州郡培养贤才。
当年因政治观念不同而选择离开的管宁终究还是接受了朝廷的官职,他虽然来到了洛阳,担任了礼部的官员,但同样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太学院的教学与研究中。
在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位最特殊的人物。
广德公卢植、幽州刺史田畴、涿郡太守公孙瓒、冀州刺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