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办法就是征召预备役做准备。
比如历史上1955年的西奈战争前夜,埃及加强了西奈一线的军事力量,以色列立刻动员了预备役,这个过程是相当的劳民伤财。首先预备役要前往紧急集合地点,分发军服和武器,然后他们要将坦克、装甲车开动起来并装满弹药和准备好油水。运输车队也要动员,因为他们要将坦克拉到前线。
不过并不是每一次动员都会真的开打,如果危机结束了,坦克和装备再回到军火库,还要撤下军火弹药,并且要擦洗维修保养,检修好所有需要检修的部件和系统,这样才能入库。一部分预备役人员要多留几天,为下一次危机爆发时的紧急出动做好准备,这样下一次紧急出动才能维持高效。这样的情况可不是一次两次,以色列跟周边关系紧张的时候,会一连来好几次,有时候甚至连续三四次,很多预备役的解散和重新征召中间只间隔几天。这么几十年如一日的玩下去,你说谁受得了?
就比如这一次,因为战争爆发得太突然,连以色列都有点准备不及,所以最初征召的预备役根本就有点慌不择路,预备役人员一到集结地,根本不管建制,也没有时间校准枪炮,拉了人拉上装备就临时编成战斗分队往上增援。
可以说相当一部分预备役人员都是扔下手头的工作冲到前线去的,这其中还涌现了一些很特殊的战斗英雄。比如兹维卡。格林戈尔德中尉,这位中尉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并不隶属于任何部队,他正在军校进修连长课程,此时正好放假在家休息。战争爆发之后,他立刻搭顺风车赶到了前线,拉上几个半道碰到的预备役坦克兵,找到了两辆刚维修好的坦克就开始了战斗。
别看格林戈尔德中尉手里头的作战力量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位中尉却很聪明也很果决,他发现一个关键的两条公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无人把守,便亲自率领自己的小部队去坚守。
在无线电里他给自己编了一个“兹维卡部队”的番号迷惑敌人,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坦克,他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打坏一辆坦克就换一辆刚维修好的,先后换了四辆坦克,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坚守了路口20个小时,给敌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根据战后的统计,他击毁了20辆敌军坦克,不过根据他临时招来的部下的说法,应该要翻一倍,击毁了四十辆坦克才对。
当后续的援军终于抵达时,这位格林戈尔德中尉艰难的从坦克里爬了出来,直接就趴在了地上,只有哼哼的力气了,睡着前他说最后一句话是:“我实在打不动了!”
不光是这位格林戈尔德中尉很强大,以色列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