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备代表性。
也就是说这场嘴炮下来,美国人说自己的坦克好,而法国人则坚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这依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美国人虽然嘴上攻击法国的选择,但幕后却依然在做最后的努力试图说服法国人放弃苏制坦克。
为此,艾森豪威尔也不得不强忍住怒气,命令杜勒斯给予法国一定的新优惠条件。都有些什么优惠条件呢?第一就是恢复之前中断的对法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甚至还可以酌情加大援助的力度;第二就是授权法国凭借许可证生产M47坦克。
站在艾森豪威尔的角度说,这样的优惠条件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但是戴高乐却依然没有兴趣。原因在戴高乐的日记里就说得明明白白:“艾森豪威尔服软了,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法国坚持独立自主是正确的。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够赢得主动,我们完全可以在美苏对抗的大背景下游刃有余。”
所以法国政府再次拒绝了美国的“好意”,对于美国的“慷慨”表示感谢但同时表示法国已经做出决定而且并不准备改变。
法国人的固执让美国勃然大怒,在新一届北约峰会上,艾森豪威尔当着戴高乐的面猛烈的攻击法国,将法国描述成盟国内部的老鼠屎,甚至就差没在戴高乐面上吐口水了。
但比较奇特的是,戴高乐面对艾森豪威尔的攻击和谩骂表现得却非常的理智,并没有骂回去,而是有理有礼有节的逐条的进行反驳,并说:“法国政府感谢美国政府二战中对于法国解放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永远都会铭记的,但这并不代表法国政府就会附和美国政府的一切决定,决定法国事务的始终是法国人民!”
其实当时戴高乐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原本他还想加一句“决定欧洲事务的也始终是欧洲人民”,但是后来他认为这句话的挑衅意味太重,容易引起美国的高度警惕,甚至会引发美国全面的打压法国,所以话到了嘴边戴高乐也放弃了,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比较值得玩味的是本届北约峰会中丘吉尔的态度,表面上看丘吉尔完全站在了美国那一边,也攻击了戴高乐几句,但是这种攻击实际上的杀伤力不足,更像是象征性的敷衍了事,致力于英美特殊友谊的丘吉尔为什么没有紧紧的追随美国呢?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就在这届峰会召开的时候,英国第一次核试验已经准备就绪了,丘吉尔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峰会这边,而是紧张的期盼着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如果动作足够快的话,他就可以在本届峰会上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