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里头快活多了。
德妃抄完最后一字,落笔合上佛经,垂眸瞧着她,好半晌轻笑了一声:“我为何要走?我脑子愚钝,成不了事,可我得等着看他们怎么从天上栽回泥潭里。你瞧着吧,总有人能成的。”
丫鬟蓦地打了个寒战,她还当主子怨怪的只是皇后娘娘,这话里的他们说的是谁,她竟不敢往下想了。
*
去年的正月十五,晏回要批的折子太多,实在抽不出功夫来,没陪宛宛看花灯去,只派了十几个暗卫护着唐宛宛跟关婕妤出宫赏灯去了。
今年这上元佳节不想再埋头批奏章,晏回挤出了半日空闲。唐宛宛本还想带着馒头和花卷去瞧瞧热闹,晏回却说:“别带他俩了,夜里风大,小孩容易着凉,要是半道上睡着了拉臭臭了又该如何?”
宛宛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俩孩子好像能听懂这话似的,都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她,小模样委屈巴巴的。唐宛宛笑眯眯弯下身,一人亲了一口:“小可怜,等过两年娘再带你们看花灯去。”
出了宫之后,马车一路直奔城东,唐家宅子就在城东,唐宛宛对这片儿不能再熟,忙说:“城东看灯的人最多,人挤人的,以前我每回去都要弄丢荷包,陛下咱们去城西吧,那儿人少。”
“这么多暗卫跟着,谁有那能耐偷得了你?再说你身上装银子了么?”
唐宛宛顿了顿:“没有。”当了皇后娘娘哪里还用的着自己装银子,都是丫鬟管的,荷包里头装的是安神香,偷了就偷了吧,如此一想就释怀了。
马车一直行到城东的圃田泽才停下,远远就听到一片丝竹之音,琴声低婉,透着一丝丝哀愁。唐宛宛跳下马车往湖面望了望,湖上果然停着许多条画舫,两岸的秦楼楚馆都趁着这上元佳节出动了,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
路边有卖荷花灯的商贩,有那心思巧的文人在纸上写上名姓,另题一首小赋,将那纸卷放入小小的荷花灯中推回河里,荷花灯便顺着水流往画舫的方向飘去了。
画舫上的侍女凭眼缘挑灯,拿到纸卷后进去给自家姑娘看,姑娘若是能瞧得上,就把船停到岸边,按纸上的名姓来找人,邀男子上船一叙。要是哪条画舫上熄了灯,就代表着有客了。
晏回正在心里叹息“伤风败俗”呢,却听宛宛感慨道:“为什么我不是男儿身啊,要是能有幸被美人请上去春风一度,想想还挺带感的。”
晏回:“……”
想都别想!
没往人多的那片河堤挤,晏回带着她往北头走了几步,暗卫都跟在后头。唐宛宛正迷糊这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