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皇上又不上朝了,可是老夫刚刚递过去折子了,老夫可是等着皇上批红的。”
沈一贯这已经是不止一次听到宫里头的小太监跟他说皇上不上朝的事情了。这位皇帝,也就是刚开始那会儿比他老爹勤快一点吧,这到了后来,竟然和他老爹一个德行了。沈一贯也是没有办法,虽然他曾经是是帝师,但是现下皇帝面他都见不到,说什么也是不管用。好在司礼监那边批复的也是及时。沈一贯背后也是仔细品味了一下,但凡是对于这治理国家有用的折子,那边批复的都快。但要是为了某人升官,或是跟朝廷要钱的事情,那都是要慢上一些的。特别是关于增加吏员的事情,那边更是慢。他自己猜测这里头大概有那位国舅的原因。(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住哦!
第三百五十二章秋赋
—— 记住哦!
天空很蓝,一丝风儿出来,田野里的麦子跟着风波动起来,形成一片麦浪,一眼望过去,那是一片金色,金色的麦浪——/——/
这样的情景,该是地里的庄稼人最愿意看到的。天启元年,天老爷竟然没有和头几年那样,降下大旱,而是风调雨顺起来。地方上的乡绅都说这是新帝登基,天降祥瑞了。这要是放到往常,这就是个笑话了。老天爷稍微风调雨顺一些,就成天将祥瑞,说起来这都是前几年天不下雨闹的。这个时代,更多的农人,都是靠着这老天来照应,这才能种好田地。至于那什么用汲水的工具灌溉田地的事情,整个大明,就是南方多一些了,在北边各处,虽然也有,但是因为地方上的吏治崩坏,也是没有人去管这些了。当官的,很多都是向着把自己送出去的银子捞回来,至于地方民生的,那就是次要的了。
尽管今年的收成看上去不错,但是仍旧有好多人家趁着还没有收秋赋的时候,把自家田地挂靠在了当地有名的乡绅家名下。打从太祖那时候起,朝廷为了鼓励读书,就规定了读书人,具体是指中了举人的家里,可以不用交税。不管这个人家里原来有多少田地,只要有一个人中了举人,那他名下的田产,便不用再交朝廷的赋税了。几百年下来,便使得这些读书人家业越来越大。因为不用交税,他们可以把自家的粮食以更低的价格往外出售,因为不用交税。很多交不起税的农民,为了活命,只得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这些举人家名下,最后成了这举人家的佃户。田地里的产出,可以不用交给朝廷,但是却要交给举人家。太祖当时绝没有想到,他想到的这个养士的法子,最后却成了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