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等名著,并将他们刊印留存,即作为军政教材,又可以保证他们永远流传下去,当然这都是后话。
光和五年六月初,高勇利用那些商人预交的定金在幽州的治所蓟县开办了第二家纸作坊,专门生产印书用纸∠竟一本三十余页的书已经卖到500至2000钱了,比起单纯卖纸利润又高了一倍。
跟着高勇受到蓟县太守举荐(P:这荣誉是几十摞纸换来的,心疼啊!那些可都是钱呢!)。虽说没有被上面任用,却也是极大地提升了高勇的信心。
这一年高勇5岁,在北方的幽、冀二州已经小有名气,家财也以百万钱计⌒了钱,高勇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住的地方买下来,而且连同左右两边的宅子一并买下,预备着给荀回来时居住自从荀离开后的这段时间始终没有他的消息,这令高勇有些担心。
六月最后一天下午,高勇如往常一样指导苏雪莲读书。“跟我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话音刚落,屋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哈哈,贤弟好悠闲啊!我还以为你一定会忙得不可开交,看来这一次打赌我又输给嘉弟了!”
“荀兄!”高勇惊叫出来,几乎是风一般冲出了屋子。不错,荀还是初次见面时的一身装扮,只不过脸上和身上却满是尘土,显然是经过长途跋涉。三步并作两步,高勇上前握住了荀的手,同时也传来了苏雪莲的声音:“啊呀!原来是嘉哥哥!”高勇一看果然是小鬼才郭嘉。
几人入屋就座,高勇迫不及待地询问起荀这一次回家的经历。
荀微微一笑,洒脱地说道:“不得不佩服贤弟的先见之明,族内的长辈都消我能够参加举荐,然后逐步升迁进入朝廷,再不济也要做到郡守。特别是当我提到要来幽州帮助贤弟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赞成的!居然说贤弟这样没有出身没有家族背景的人哎,我就不转说了!好在家父同意我的想法。”
高勇急切问道:“那后来呢?他们怎么会让你出来?”
这时郭嘉突然接口道:“那还不容易,金蝉脱壳之计!”说着还对苏雪莲眨了一下眼睛。
荀笑看郭嘉的俏皮样子说道:“这还要多亏了家父,他也认为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是治理名言,认为人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所以我就逃了出来。”
几人同时开怀大笑。荀又接着说道:“一进入冀州,街谈巷议皆是贤弟之名,特别是那种‘高纸’,见到之后也甚为惊讶,仿佛渐渐明白到贤弟所说政商的含义了那刊印的《战国策》、《论语》、《诗经》等书更是古往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