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爽道:“何必?被自愿好不好家里那口子天天唠叨要去我家乡看看,耳根子都摸出茧子了。”
“颍川吗?”高勇点点头,“的确是出人才的地方,看看政务院有多少人来自颍川就知道了。”
郭嘉双臂环抱,斜靠在椅背上,“主公,在颍川开设书院有何不好?为什么几次申请都被驳回了呢?您看看冀州、幽州都开设了大学,长安、北海也没落后,独独颍川这块宝地,啥都没有。这次兖州之行,也有一项任务是庆祝兖州工学院成立,想想就心酸。兖州钟刺史明明是出自颍川,却为兖州来回奔波。”
郭嘉的抱怨丝毫没有效果,高勇始终面带微笑的望向窗外,“下雨了”冷不丁蹦出一句,倒是把郭嘉的牢骚打断。“我打算推广钟刺史创立的楷书,你觉得如何?”
“楷书?就是公文中出现的新笔体?”郭嘉微微惊讶,“字迹清晰易于辨认,用来写公文很不错,印刷书本也可以。只是……”
“是不是担心不易被接受?推广不代表强制,人们依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笔体,但是公文、刊印的书籍必须用楷体。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核心,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官府,首要考虑的是易懂、易于掌握、易于推广。书同文,车同轨,秦皇在这一点上英明无比。此外,从今年六月起,官府往来公文、军事书籍中一律采用公尺、公斤、公升、公亩表述,也算是正式统一度量衡。五月底,新的标准启用,标尺、标准、标重已经发送各州郡。希望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必为了换算费脑筋。”
郭嘉瞄一眼车窗上滑落的雨滴,“西域呢?”
“一样”
“真的要进攻西域?”
高勇点点头:“为了子孙后代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必须要打怎么?你还同情他们?”
郭嘉摇摇头:“只是觉得这么打下去何时是尽头?”
“尽头吗?”高勇仰靠椅背,“没有敌人的时候才是尽头吧”
濮阳城,钟繇静静的站在城门下,偶尔与身边的濮阳县令陆绩、治中陈琳低声交谈。陆绩神色激动,刚刚升任为濮阳令的他,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陈琳倒是镇静如常,只不过眼角时常闪过一丝兴奋。因为荀攸已经给他吹风,不久钟繇就将卸任兖州刺史,继任者就是他。
“钟刺史下一步要去哪里?荀主官可有透露?”按耐不住好奇,陈琳还是问了出来。
钟繇笑道:“具体还不清楚,大约不出幽州、司州两个去处。”
“果真?卑职可要提前祝贺钟刺史了”陈琳急忙恭贺,钟繇有才,治政能力突出,三年来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