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如何能向小王行礼,莫不是要折煞小王了?”
“既如此,老朽便失礼了。”李绩见李显对自己如此真诚地赞美,不由得笑了笑,顺水推舟的说了一句,对其提防之心也少了一大半。
但是李绩却并没有忘记自己来这里的本意,旧话重提,对着李显说道:“方才老朽问到哪里了?对了,夜深天凉,大王如何不顾风寒,独自外出?”
“呵呵,公又何必明知故问呢?孙儿实在是因为担心我朝西线战局,这才面有忧色,却不成想被公瞧出了破绽。”李显倒也没有隐瞒,直接承认了自己的想法。
“哦?如今郑仁泰与薛仁贵大胜铁勒,满朝皆贺,大王又有何担心呢?”李绩对此似乎是很随意,笑呵呵的问道。
李显却是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李绩对这句问话的在意,而他既然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李绩的目的,现在也自然有了对策,不过他表面上却像是犹豫了良久,然后这才开口说道:“小王听说郑大将军虽然得胜,却纵兵大掠,而薛将军虽则三箭定天山,勇则勇矣,却于铁勒部众投降之后悉数坑之,故此小王愚见,二将勇武有余,却失之于仁,定会因此而激起更强烈之反抗,纵然一时得胜,终将不利于社稷。”
“大王之言深得我意,郑仁泰、薛仁贵自命英武,然刚则易折,老朽亦料定其此行必败。大王年纪轻轻便如此聪慧,果是我大唐之福啊。”
李绩表面上对李显十分夸赞,可内心里却对李显的理论并不赞同,因为打仗靠的并不是仁慈,有的时候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不负责任,想他李绩一生征战,从来也不是什么仁慈的主,不过听闻李显方才这一番话,他对李显的疑虑倒是完全消失了。
“吾是否太过捕风捉影乎?此子多大年纪?如何会有这等韬略手段?”李绩不由得暗笑自己疑心太重,同时也为自己对一个幼儿都如此猜忌而暗暗惭愧不已。
可这时候的李显却并不想放过他,而是大声说道:“懋公祖父既看出两位将军此行必败,为何不上奏皇上,或命君上发下敕书,令两位将军改变策略,不致有此一败?”
李绩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温和的摸着李显的头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军中有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两位将军既为领兵正副总管,便有指挥全权,休要说是老朽,便是圣人亦难以干涉,更何况边关遥远,形势多变,便是有敕书到达,战局恐已了结。”
其实这也只是李绩表面上的回答,而其中的深意根本不足为外人道,不过这一点李显倒是清楚,显庆五年之后,高宗忽犯头风,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