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举,然而也正因为这样,李显麾下的那些官员们才对制定计划的姚崇和宋璟敬佩不已,因为这两人根据狄仁杰的性情早就判断出来,狄仁杰一定会这样做的。
然而狄仁杰的上书还没有获得皇帝的准许,突然便见御史大夫袁公瑜上书,说是此案尚未完结,因为又摊上了太子谋反案,若是此案属实的话,太子私交军士之事就合情合理了,应当重新审理。
可是谁都没想到,在袁公瑜说完之后,突然见侍御史杜审言上书,说是御史大夫袁公瑜在审理太子谋反案之时,滥施酷刑,严刑逼供,有屈打成招之嫌,请求皇帝下令调查,并且还举出了相关的事实,这些事实一条条、一项项,连主审人所说的话和使用的刑具和刑罚都讲得一清二楚。
袁公瑜在听到这份指证之后顿时冒了一身的冷汗,因为他本来以为自己早已经将这个御史台牢牢掌握在手中,可是现在才知道,这里面不知道渗进了多少太子一党的细作。
“待得此事结束之后,我一定要狠狠的整顿一下御史台,哼,这帮混蛋,竟然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安插进了这么多的细作,对我御史台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这也实在是太可怕了。”
袁公瑜紧紧握住了拳头,默默地想道。
当然,在表面上,袁公瑜却在大呼冤枉,说自己并没有这样做。
却见杜审言冷笑着说道:“既然袁大夫否定此事,倒也不难确定微臣是否冤枉了他,陛下与天后娘娘只需往丽景门诏狱去一趟,便知道事情的真相,不过陛下倒是要小心一些,因为微臣听说,有人说丽景门诏狱是例竟门,也就是这里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微臣实在是被这句话给吓住了,东宫那几名武将倒也罢了,若是陛下因此回不来,那微臣这一次可算是千古罪人了。”
“嗯?到底是谁?竟敢如此胡说八道!”高宗闻言不由得面色阴沉,沉声问道。
“微臣听说,好像是御史台信任的监察御史来俊臣所言,这来俊臣只是一个小混混,不知为何竟然成了监察御史,而且还口出狂言,实在可恨,微臣还听说,这来俊臣为人心狠手辣,善于罗织罪名,这罗织二字,就是源于他那专事诬陷人的著作《罗织经》。”
御史中丞李昭德早就对袁公瑜到处搜罗酷吏的行为表示不满,又素来看不起小混混出身的来俊臣,现在好不容易机会到来,自然是狠狠地踩上一脚,对来俊臣大肆贬低,同时又乘机对袁公瑜进行攻击。
高宗闻言,面色更加难看,徐徐看向袁公瑜,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