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自此,南疆北疆之间的山口被打通了。明军再也不用从东北边的大戈壁上绕路了,而是直接用公路穿过天山山口,进入北疆。从哈密到北疆的路程一下缩短了五百公里,缩短了整整一半。
……
打下了迪化,意义还不仅在于打通了南北通道。迪化城里、以及迪化城周围,苏军建起了一系列大粮仓。这里储存着从南北两疆抢来的大部分粮食。一部分粮食已经运到苏联去了,但是由于这里不通铁路,而苏军的汽车运输能力又有限,还要优先满足战场运输,所以粮食运出的很慢。到明军合围迪化之前,迪化还储存着两百万吨左右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小麦。
这两百万吨粮食,明苏两军都看作一笔决定性的战略资源。自古以来粮食就是最重要的战争物资,虽然到了现代,粮食在战场上的地位让位给了武器和燃料,但是一旦达到了200万吨这么巨大的数量,不夸张地说,已经可以左右局部战争的胜负了。
按照每人每天吃1。2公斤粮食计算,那么200万吨粮食足够228万人吃一年。即使拿一半出来赈灾、另一半来养兵,也可以多扩充110万中亚白卫军。当然,如果按半年算,则可以多扩充228万中亚白卫军。这样的话,就会大大减轻明军的运输压力——至少一年内或半年内,不需要再运那么多的粮食了,而且明军也不必运太多的军队过来了。节省下来的大量运力,可以用来运输弹药和燃料,武装这些穆斯林部队。这多出来的200多万穆斯林兵力、以及多出来的运力,足以保证明军在未来一年内,在中亚保持军事优势。
明军合围迪化之后,莫斯科发来了命令,要求迪化守军烧掉所有粮食,一粒也不留给明军。但是明军再次启动了“拯救平民令”,用飞机在迪化上空散发传单,告知苏军,这些粮食是两疆百姓的生命,每少一吨,就会多饿死好几百人。如果粮食被烧掉了,那么迪化苏军所有尉级以上的军官都将被枪决。
传单上还用好几中文字告诉迪化百姓,现在苏军马上要烧粮食了,这可都是你们的救命粮,你们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这些粮食能不能保住了。
本来城内苏军已经把坦克开上街了,严防**。但是现在传单一撒下去,**再也控制不住了。迪化一个师的苏军顿时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讯照例被搞断,又是师找不着团,团找不着营。再加上200万吨粮食实在太多,是分成好几处大粮仓储存的,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每处粮仓的守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不通,而派出去的传令兵又很难穿过到处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