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请您把我的私人看法转告总理先生。总理先生今年5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光。如果他真的有志向带领德国在欧洲干出一番事业,真想消灭布尔什维克、为德意志在东方赢得生存空间的话,那么还是宜早不宜迟,尽快动手为好。如果等到五年后、十年后再动手,那时候总理先生已经55岁、或者60岁了,健康和精力都将远远不如现在。
“还有,那时候的欧洲局势也将不如现在。现在离世界大战结束只有20年,英法两国人对战争伤痛记忆犹新,绝不会允许他们的政府轻启战端。但如果十年后呢?大战的记忆会慢慢变淡,大量经历过大战伤痛的人离开人世,或者老态龙钟、退出社会主流。那时候手握选票的,更多是没经历过大战、或者对大战记忆模糊的年轻人、中年人。由这样一批人组成的英国和法国,还会像今天一样还怕战争吗?——不会。绝对不会。
“反过来看德国。德国这些年来的忍辱负重、这几年来的扩军备战,不就为了今天吗?现在打仗,德军的武器装备是欧洲各军中最新的,德军的小伙子们都是在凡尔赛合约的屈辱下成长起来的。德**队无论是武器还是人,此时都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如果十年后呢?德军的武器可就都沦为大路货了。很多参加过世界大战、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都过世了。很多经历过战败屈辱的军官们都成了老人,退役了。那些在凡尔赛阴影下长大的小伙子们,也都成了中年人,退役了。那时的德军可就不是今天的德军了。
“现在打苏联,你们有大明做战友,能和你们两面夹击苏联,胜算提高好几倍。但我们不能老跟苏联打下去,一两年内少不得要和谈、停战,两国进入和平状态。那时候大明可就一门心思的搞国内建设了。那时候德国再想拉大明跟它夹击苏联,肯定不可能了。那时候的苏联也已经缓过劲儿来了,再有一两个‘五年计划’搞下来,就不是德国能轻易撼动的了。
“先生,这些话都是本大臣的肺腑之言。先生和总理先生都是看问题很透彻的人,肯定都明白‘志向重要,机会更重要’这个道理。还请先生把我们的看法转告给总理先生。”
……
贺子光的一番话,让赫斯沉默良久。贺子光从他脸上看出来,这个人已经被说动了。过了一会儿,赫斯起身告辞,说回去给元电。贺子光一直把他送到汽车旁边。
当天下午,赫斯就再度来拜访了。他发了一封长电给希特勒。希特勒看后明确表示只要大明愿意在英法面前代为斡旋,德国愿意以撤出莱茵兰为代价,换得英法默许德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