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绪31年(1905年)汤芗铭在巴黎结识孙中山,并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兴中会,事后汤芗铭知道孙中山曾是三点会帮会首领,汤芗铭认为三点会是黑社会组织,因而反悔道:“革命我们自己革,岂有拥戴三点会、哥老会首领之理?”
于是汤芗铭到孙中山居住的巴黎东郊横圣纳旅馆取走入会盟书,向清廷驻巴黎公使孙宝崎自首。汤芗铭在法国学习结束之后,又转赴英国进修海军知识。清宣统元年(1909年)汤芗铭结束留学生涯返回祖国,历任镜清舰机长、南琛舰长,为重建中国海军作出贡献。清宣统2年(1910年)汤芗铭升任海军统制萨镇冰的参谋长。
清宣统3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消息传到清庭,使朝野上下一片惊慌。10月12日汤芗铭奉命随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湖北,协助陆军大臣荫昌反攻武汉;旋奉命改驶九江参战。汤芗铭在九江收到大哥汤化龙“早日反正,以立殊功”的密函,知其兄现任湖北革命军政府民政长(省长),汤芗铭当即响应汤化龙的号召在海容舰召集各舰军官密谋起义,被各舰代表推为起义舰队临时司令;萨镇冰见军心已经动摇,则悄然离开舰队去了上海。
汤芗铭接管了舰队指挥权,立即下令起义舰队复驶武汉,游弋于汉口外江面阻止清军渡江,在作战中击毙清军400余人,有力的声援了武昌革命军。武汉革命军在海军官兵的援助下,巩固了革命政权。汉阳失守后,汤芗铭率舰队游弋于汉阳至刘家庙一带遏制清军渡江,后因水浅,而海容舰亦因受到清军炮火重创而亟待大修,于是经黎元洪批准,汤芗铭率领舰队开赴上海整修。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汤芗铭因援汉之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汤芗铭奉孙中山之命率舰队北伐,协助山东革命军光复山东登州,正当汤芗铭北伐舰队节节胜利之时,传来了南北议和的消息,清末代皇帝溥仪、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相继宣布退位,而袁世凯却出人意外的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将首都改定北京。
南北议和期间,汤芗铭奉命停止北伐,袁世凯为拢络汤芗铭,宣布汤芗铭为海军中将,继之又削夺其兵权,改任汤芗铭为教育部次长。
第二次南北战争期间,袁世凯袁世凯令汤芗铭重披战甲,以海军次长之职率领舰队奔赴江西,配合九江镇守使李纯攻打宣布江西独立的李烈钧都督。7月20日段芝贵率拱卫军8营抵达九江,在汤芗铭的舰队配合下发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