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象。
要不是饥民们眼中不时泛起强烈的渴望和期盼,脸上神色时而惊慌时而狂喜又时而茫然无措,相隔不远的主街上商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人来人往一副繁华热闹气象,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会以为安阳成了一座废城!
在饥民拥挤街道正中的显眼之处,摆放着一溜长桌长凳。两根长竹竿撑起一条长幅,上面十几个大字写着安徽驻安阳招人点……
没错,这里正是安徽,派驻在安阳的招工点。十来位民主进步党的工作人员忙碌不已,一边询问报名者和家庭的确切信息,一边笔杆不停的记录下来。长条桌子前围满了前来报名的群众,由临时抽调的光复军小股战士负责维持次序,十几条长龙延伸出去老远,到也没有出现什么乱子次序井然得很。
“姓名?”
“沙老二……”
“我问的是姓名,不是绰号!”
“沙,沙二。”
“那你旁边这几位是……”
“我婆娘沙张氏,还有儿子狗蛋女儿桂花……”
“算了,就这样登记吧,以后你儿子和女儿换了名字的话,记得一定要到工头那里去报备,他会带你去户籍管理部门的。下一条,你老家地址在哪?”
“临溪村!”
“我问的是具体地址,比如河南安阳XX县XX乡XX村,最好能有同村乡亲佐证,人数当然越多越好……”
“……”
军政府工作人员一个个耐心得很,一点也没有因为报名者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而生气恼怒。而成功报名的乡亲们,则被组织起来,以同县同乡为单位,被军政府其他工作人员带到休息会聚之所,吃了顿好的或是会聚另外聚集点,或是直接坐火车赶到安徽地界。
招募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一天少说也能登记上千人左右。可就算如此,安阳城内聚集的流民依旧越来越多,不少附近听闻消息的乡人也好奇赶了过来,或看热闹或者询问前往安徽做工的一系列有关事项。
随着流民越来越多,安阳城内的治安状况受到极为严峻的挑战。当地官员实在有些承受不住,又不敢过分严厉的对待这些流民,城内居民不满的声浪也越来越大,最后没办法之下他们找到了招募点负责人,大家商量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出来,最好能搬去城外。
安徽来人也算好说话,来之前王进已经叮嘱了他不要随意闹事。此次军政府能够光明正大的来河南招工,是王进亲自联系上河南督军段祺瑞,欠了一次人情要老段给个方便。段祺本身也被河南众多流民搞得焦头烂额,王进的请求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