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蒙后她在识文断字上很是下过一阵苦功,为的就是不愿错漏家信中的一字一符。
她自幼寄养在外,多年来从未踏进傅府一步,却凭着父亲的一封封家信,倒也从未错过家中大小消息。
七岁那年,在她终于可以独自看完的头一封家信中,父亲新添了一笔内容:
为父新收一徒,较你与云薇只长数月,却性子顽劣桀骜,竟连声师父也不肯叫的。
不过吾儿不必担忧,为父少年时也曾号称“东都小霸王”,对这样被骄纵的熊孩子岂有治不了的?照死里打一顿也就好了。
对了,还未将他的身世说与你听。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扶风梁氏七十一代,排行第三,字齐光。
从那之后的很多年里,父亲的家信里总是常常出现关于“梁家老三”的种种。
譬如,某年某日梁家老三试图逃离傅府,还没翻上院墙就被扯下来险些打断狗腿;
又譬如,梁家老三不肯老实练武,被一句“我女儿已在江湖上小有名声了你竟还只会闹小孩子脾气简直可笑可耻”给激得,活生生倔气地蹲了一个通夜的马步,导致好几日下不了床;
还譬如,梁家老三悟性极佳,不足三年竟已能在父亲的追打下撑过百招了……
凡此种种,年复一年。
在那段漫长的江湖岁月中,傅攸宁从未见过这个人,却始终熟知关于他的一切。扶风梁氏的老三齐光,仿佛就是在她身旁一同长大的,亲切又遥远的玩伴。
若真要说清傅攸宁与梁锦棠的渊源,大概就是——
原本,是可以青梅竹马的。
傅攸宁笑意模糊地停下脚步,抬头看着夜空中银月皎洁,心中诸多感慨。
从青衣道到帝京,这一路再远也不过千里,她却走了整整二十二年。
如今她已是二十四岁高龄,这一路行来的种种艰难,舍弃了什么,错失了什么,她清楚;而这些究竟为的是什么,有时她却并不确定。
银月在上,春夜清风拂面,带起点点寒意。
傅攸宁不动声色地收起思绪,缓缓敛了唇角的笑,右手暗暗搭上腰间的小银弩。
“出来吧。”话音落地,在夜色初上的空旷长街荡起浅浅回声。
须臾过后,一个银白衣袍的身影缓缓自道旁隐匿处踱出。
月色与道旁宅邸门口灯笼的光芒自傅攸宁耳后斜斜照过去,正正迎着罩了那男子一脸一身。
那张面庞的肤色并不白皙,却衬出一味狂放肆意,墨玉般的乌眸中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