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的人——李晟。天底下姓李的千千万,最尊贵的莫过于皇室,而李晟正是当今皇上的第四子。
四皇子生母德妃不仅得宠,其母族势力同样显赫。这一代人仿佛得了上天眷顾,能人辈出,身居要职者超过了一只手,几乎占据了文臣中小半壁江山。但凡是帝王之子,基本都有野心,更何况是有着这样得天独厚条件的四皇子。
而皇后嫡出的二皇子虽然深得帝心自由宠爱有加,可是今上至今未曾立下太子,结局就不算定下。就算立了太子,纵观古今,也不见得所有的太子最后都顺利登上了皇位。
四皇子有野心,想要那个最尊贵的位置。他暂时得不到帝王的认可,就只能想方法拿到朝臣的支持。可是这些做官的,但凡有点地位的,基本就没有傻的,都知道一个道理,当皇上的最恨结党营私。如果想要这些人听话,不过两点——晓之以情诱之以利。当然也有不少油盐不进的,那就需要威逼利诱了。
水至清则无鱼,而但凡是人,基本都有弱点。只要找到这个弱点,用其来威胁一个人,再简单不过。
四皇子的母族权势显赫,家中明里暗里养了幕僚无数,其中一人给出的主意便是从风月之地入手。大兴朝数朝重文轻武,涌出无数文人墨客,到了本朝,狎妓之风更是盛行,皇上几乎不管官员此方面的私德,以至于一些人更加肆无忌惮。在这些地方广撒网,多敛鱼,总归能抓住一些。
而子谕入了教坊司之后,即便有意藏拙,其出色的容貌也入了有心人之眼。最初的风头过去之后,基本没人会过多的关注这些被发配至此的人,凭他们自己的本事逃不掉,但是有权有势者想要弄几个人出去,不过一个眼神一句话的事。
一场小病,教坊司里的犯官之子就死了,子谕被辗转带出了临安,送到偏僻的小县城里调教了两年,待药性深入骨髓再无法摆脱时,他们就会被分批送往各地的风月场所。
子谕又回到了京城,在寻芳楼中落脚生根。子谕样子生得好,通文墨又擅琴,定位就是清倌,不过最后必然逃不过价高者得的结局。只是后来误打误撞入了四皇子的眼,就真正坐实了清倌这个名头。
一般来说,只要妈妈说子谕正在见客的时候,他人都不在寻芳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