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叫来了已经升为千户的明月和纪纲,从案头堆成小山的蓝玉谋反卷宗里抽出蓝玉说燕地只知有燕王,而不知有皇上的一本,“我派你们两个在燕地和高丽国十年,应该对那里了如指掌,你们两个说说,蓝玉的话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
纪纲和明月对视一眼。纪纲嬉皮笑脸的说道:“大人,既然您要问我们话,应该把我们分开,单独问询才是。你不担心我们会串供么?”
毛骧往后一仰,疲倦的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每日每夜的审问那些武将,我很累了,懒得多问,你们自己说吧。”
明月说道:“属下们在燕地收集情报多年,燕王悉心治理藩地,确实颇得民心……”
……洪武十八年,朱棣调拨燕王府的府兵和燕地的驻军,轮流协助地方府衙兴修白沟河和滦河的水利,朱棣甚至亲自脱靴跳进淤泥里清理泥沙,丝毫不惧脏污,并和当地水工一起研究河道的走向,丈量土地,两年时间就拓宽疏通了白沟河和滦河的河道,有了河水的灌溉,荒地变成了千里良田,缓解了燕地的粮食危机。
徐妙仪生产三日后被赶出京城,跟随朱棣就藩,一路舟车劳顿,朱棣曾经和妻子许愿,要贯通京杭大运河,大船可以直接从京城到北平,但朱棣就藩后屡屡上书兴修水利,却被东宫怀疑是收买民心,所以一直借口国库不支反对朱棣贯通京杭大运河的奏折。
奏折屡次被驳回,朱棣只得退而求其次,请求修建燕地白沟河和滦河的水利。或许洪武帝是出于补偿心理,终于答应了朱棣的请求。
燕王操练军队,凡有践踏田地,损毁庄稼的,皆以数倍金银补偿。甚至带兵屯田,开垦供应军粮的田地时,也将良田让给了燕地百姓,另寻低洼贫瘠之地屯垦,从来不与民争利。
其实普通百姓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饭,穿暖衣,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的心就向着谁。在他们眼里,这一切是燕王的功劳。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想起了徐后传开场时朱元璋写给常遇春的祭文,有一句“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
现在想来,真是讽刺。
好意思问这句话,忠实你,支持你的将军们都被你杀掉了啊,常遇春的亲外孙朱允熥的储位也被你夺走,给了偏爱的庶孙朱允炆,还谋个屁。
今晚第二更在八点。
☆、第269章 孽缘重生
明月和纪纲负责东北的情报,藩王自然是他们暗中监督的对象……不过因为徐妙仪的关系,两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少有不利于燕王府的情报传到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