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跟大内政弘来一场辩论。
如果拥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那么纸上谈兵就能折服对手,使得对方不战自败,这是李安民此次前行的目的。
当然了,李安民来见大内政弘冒着很大的风险,天知道大内政弘会做出何种选择,如果他选择忠于幕府的话那么李安民很可能会被扣留软禁乃至被杀害。
不过,要是能说服大内政弘投诚,那可就是大功一件了,李安民需要军功在水师立足,故而义无反顾地前来劝降大内政弘。
大内政弘闻言顿时沉默了,蒙古人之所以横扫天下依靠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骑兵,当年忽必烈下令两次东征的时候蒙元根本就没有水师,第一次东征倭国的事情南宋的江南等地的造船厂还在宋军手里,因此东征部队所乘坐的船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根本无法与明军水师相提并论。
虽然大内政弘不愿意承认,但大明拥有着当今世上最为强大的水师一事是事实,每年不仅有船队来往大明和倭国之间进行商贸,而且他还知道明军的水师曾经把参战士兵运到遥远的波斯湾,使得李云天最终只会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击败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大内政弘非常清楚明军水师的强大,他见过来山口港运送货物的明军船只,是形体庞大有着坚固龙骨的海船。
而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时,投降蒙元的南宋降军所乘坐的船只是平底的河船,根本无法承受住海上的风浪。
单单从船只的性能上明军水师就比当年蒙元东征时强上不知道多少倍,这就使得横在大明与倭国之间的大海无法成为明军征讨倭国的障碍。
另外,明军选择避开**月飓风频发季节,使得在海上遇到风暴的几率降低了许多。
李云天让讲武堂与倭国通商,除了掌控倭寇的经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熟悉通往倭国的海道以及沿途的天气变化,为将来征讨倭国做准备。
大内政弘是一个聪明人,当得知大明要征讨倭国后就意识到被倭国当做屏障的大海无法成为阻挠明军前进步伐的障碍,他很清楚李云天的为人,知道李云天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意味着明军与倭国的贸易航道将成为明军水师进攻倭国的路线。
“政弘阁下,大明对此战势在必得,集结的兵力超过了三十万,准备分东、西两路同时进攻,率先拿下九州岛,你认为九州的那些大名在经历了先前的战乱后能抵挡多久?”
李安民瞅了一眼眉关紧锁的大内政弘,不动声色地问道,他并不怕把明军的作战计划告诉给大内政弘,因为明军的攻击即将展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