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能做些甚么去改变未来,又或者从内心深处,他根本就不以为未来能够改变,因此从没努力尝试过。顾炎武虽然说过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可是他钻了牛角尖,却从不去想。此刻傅山一语道破,无意中竟解开了他心中的一个死结。一时间只觉豁然开朗,天地之大,更无不可为之事,前途虽然坎坷,自己却已下定了决心走去,一切再无挂碍。
*************************************不准叫我分割线!******************************
卷一至此结束。第二卷中,桓震将会到遵化兵备耿如杞的手下做一个小小幕僚。在这幕僚任上,他又会认识很多人,做出很多事,请各位期待吧。另,傅山是山西的一个名人,我对他的事情做了一些戏说,希望不要有傅山的后代看到这本书……如果真的这么不幸被我中了大奖的话,鞠躬致歉。又另,这里把满族入关写成中国的亡国,那并不是我让桓震被明人思想同化,而是我个人的历史观向来如此。这种思想必定贯穿本书始终,在此向聋聋等满族读者鞠躬致歉。再另,又有人可能说,傅山的想法不可能那么先进。傅山此人是个经学家,曾经将五经都作为制度史来研究的,简直是前无古人。你说他的思想能不能达到这一步呢?
' '
空明传烽录 卷一 顺流逆流
二十五回 帝都
卢沟桥因是京城西南的交通要道,来往客人往往在此歇宿,因此周围旅店客栈甚多。桓傅两人随意拣了一家叫做“百家车马店”的歇下,看看天色已经黑透,便想出去走走,见识见识闻名已久的卢沟月色。哪知道出了店门,这才恍然发现,时候正是月底,哪里又有甚么月色了?不过适值深秋,星斗满天,倒也不失为一景。他生在后世,成都大气污染很是严重,哪里能看到这么好的星星?自从回到明朝,夜间看星便成了他的一大乐趣。虽然不辨大熊小熊,仙女猎户,单是看着群星闪烁,便已经叫他心醉神迷不已了。
两人既然已经出来,便索性漫步到了卢沟桥上,席地坐下。桓震吹着秋夜晚风,不由得昏昏欲睡起来,索性靠在栏杆上打盹。忽然听得桥上一阵哭喊喧哗之声,睁开眼来,却是四个差役锁了一个人,在前走过,后面跟着一个妇人,怀中抱了个孩童,不住哭泣叫喊。那人蓬头垢面,看不出年纪,但瞧须发尚黑,至多也就三四十岁。他身着囚服,颈上戴了长枷,脚上锁了铁镣,浑身上下足有七八十斤,虽然步履蹒跚,却仍是挺直了腰背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