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极度拖缓了速度,到后来满人入关更是将汉人将有的辉煌未来全部给毁了。(明末中国的科技极强,而在南方各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明朝后期的内阁制与雏形的君主立宪有着某些相似,本书中曹操以后的制度将以内阁制度为参考,各位对政治制度有见解的朋友可发贴,大家来讨论下怎样的制度最合适封建帝国进化,另外关于经济,我也另有打算,总之大家多帮忙,打造一个YY合理的帝国出来,虽然听上去有点不可能。) 而办学一事,曹操为其做的基础准备可以说是耗费心力无数,当年他执意让军人识字读书,不光是为了让军人有自豪感,能够明白什么是华夏炎黄,更重要的是只有这些识字的军人才能按照他的要求,忠诚地将他所定蒙学内容教授给百姓,他可不指望现有的儒生阶层会把他定的蒙学内容中关于法墨兵等家的学说教给那些孩子,更何况他所选的那本蒙学,那些儒生也是看不懂的,在曹操看来,复杂的繁体字无疑让推广知识的难度更大,所以当年在北庭教那些急性子军人的时候,他直接用了后世的简体汉字,当然这也是打破读书人文化霸权的一种手段。 在曹操的这道命令下,这三处地方的百姓都沸腾了起来,在这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眼中,知识无疑是和神圣划上等号的,现在曹操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和那些世家少爷一样,都能上学读书,这其中意义,对他们来讲简直无法用语言道尽,就这样,这三地,那些军人白天要训练民兵,晚上要给那些孩子讲学,可谓是忙得不得了,不过在这三地百姓(不包括北庭边境百姓)的心目中这些军人的形象无疑又高大了不少,于是一种以军人为荣的风气在三地开始蔓延。 虽然那些军人识字读书过,但是曹操所发的蒙学中依然有他们不懂的地方,那就是选自墨经(《墨经》中的科学知识,主要集中于数学、力学、光学诸方面,极其NB的一部著作,如果在古时被大为推广研究的话,我想现在我们应当看不到什么西方的科技强于中国的局面)和九章算术(中国的代数著作,如果说希腊在几何学方面很厉害的话,那么九章算术代表了中国在代数方面的造诣,一些三国类小说往往很轻视汉代的生产技术,其实他们才根本没有查阅过资料,没有生产力和经济环境做基础,他们的什么科技流路线才完全是瞎扯,这里说句牢骚话,老有人拿新曹操传来说我有多么愚蠢,那么拜托你们好好看看那个家伙书里面关于曹操敛财的部分,完全是让整个汉朝经济崩溃的做法,亏他还能扯,你们还拿那本书当宝,我算是服了)的部分。于是在这两部分,往往是那些军人和一帮小孩子一起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