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之用。太学院共分八大分院,分别是儒学院,墨学院,法学院,兵学院,道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其中儒法墨兵农五学是必修课程,其余三院则是根据各自爱好选择一门。至于将农学并入必修课程,曹操还花了不少心思,这到不是说荀攸郑玄等人反对,相反郑玄这个豁达的儒者还很赞同曹操的这个提议,农者关乎国之生存大事,为官者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让百姓填饱肚子,如果精通农桑,自然是件好事,可是这唯一麻烦的就是,这八院之中,唯一在这农桑之事上,没人精通,最后还是曹操找来了冀州种地种得很好的几个老农来授课,先教会郑玄那些弟子一些基本的再说,怕那些家伙不好好学,曹操还每天带了儿子和郑玄一起和那些儒士一起上课,弄的那些儒士每天紧张不已,不过他们学习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等到九月,那些少年军终于迎来了他们期待的秋试,说实话,他们在知道有了这次考试后,可都是拼了命去准备,这不光是因为太学院会免费让他们入读,读出来以后能有个好前途,更重要的是曹操是太学院的院正,也就是说只要入了太学院,他们就是曹操的学生,而他们亦有机会见到这心目中崇拜的英雄,这对这些淳朴单纯的孩子来说,比什么前途更有致命的吸引力。
最后,考试终于开始,在试卷的命题上曹操侧重倾向于了墨法算术三门,他很明白科学之于未来的重要性,所以包含了力学光学等自然学科的墨学被放在了第一位,而法学被放在了第二,他想要培养这些未来帝国公职官吏最重要的一条观念就是法纪法制的概念,道德始终只能以辅助的角色出现,而算术是培养一个人逻辑思维的最好学科,同时也是培养经济意识的基础。
在最后的残酷竞争中,五千名最优秀的孩子如愿进入了太学院学习,当然那些没有考上的并没有嫉妒,他们都将希望寄托在了第二年的秋试上,同时也对考上了的伙伴表达了祝福,在那些军人的教育下,对这些孩子而言在公平的竞争中落败并不是件丢脸的事情,以后努力争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