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中叫苦连天。作为一个皇帝,他每天批阅的奏疏数以百计,皇帝一个人哪里有时间看得过来。自己现在每天看几十份情报都感到累,朱元璋不头疼才怪了。
看来建立一个可靠忠诚的情报分析班子要提上议事议程了,但朱植目前并不放心由小陈子代此职位。不过,朱植倒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小陈子给他读这些情报,也减少了自己不少力气。
这天,小陈子给他读了几份情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朱植听得昏昏欲睡。小陈子一看他这样,还挺机灵,拿过一份道:“王爷,这里有份好玩的。”
朱植道:“念来听听。”
小陈子道:“这份是由礼部递过来的,说来自建安的太学生杨子荣在家服父孝三年期满回京,在路过杭州府附近遭遇山贼截道。被掳进山寨中的杨子荣竟然说服山贼去攻打县城。去县城的路上,他趁黑夜逃脱奔入县城报信,结果山贼被早有准备的县城衙役一网打尽。”
朱植一听到这名字,就觉得有些熟悉,连忙提起了精神道:“哦?这不是好事吗?”
小陈子又道:“可不,这本是好事,可事情的结果出了问题。杨子荣在逃跑时带出来一个被掳上山的小寡妇,小寡妇可能不甘在山上受到的侮辱,回到家乡之后就自缢身亡。本来破贼的功臣,却惹上了破坏寡妇名节的嫌疑。此事的来龙去脉被该县县令一同报上了杭州府,由于是太学生,杭州府也管不了,最后上达礼部。礼部认为杨子荣的行为有碍大防,虽有功然不能抵过,将他的功名革去,赶出了太学。”
哦?听到这,朱植连忙起身,拿过情报看了起来。这份报告让朱植看得又气又喜,气的是,这真是一个不讲道理,或者把道德讲得蛮不讲理的时代,杨子荣好心将寡妇解救出来,居然担上了破坏名节的嫌疑,最终不但功劳被取消了,还丢了功名。真是岂有此理。
可是这份情报给他带来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这位叫杨子荣的太学生可不是家喻户晓,驰骋林海雪原,双手盒子炮,满嘴大茬子黑话的剿匪英雄杨子荣。这位来自福建建安的杨子荣正是日后号称明初“三杨”的杨荣,杨勉仁。
杨荣乃洪熙、宣德两朝著名的“三杨”宰辅之一,由于家乡在福建,所以人称“东杨”,是“仁、宣盛世”的主要创造者。也是三杨中以才著称的人物——成祖初入京,欲入宫,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