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此时朝廷还属于强势,随便就能调集五十万大军,怎能与朱植善罢甘休。最重要一点,朱植的二子贵燮还在京城为质,他不可能作出不顾儿子死活的事情。
自出了广宁以来,铁铉早在杨文军中安排了一个百户的心腹斥候,他们每日分六次给朱植带来杨文军的动向和消息。到了开战这天,军报几乎每半个时辰就送去一次。所以朱植才能在这关键时刻加入战场。
杨文的命运已成定局,朱植开始料理自己的四哥,他命令定辽中卫回到本阵,接替宁远卫的阵地,沈阳中卫负责掩护侧翼;羽林右卫,下马休息,三万卫、剌鲁卫换马准备突击。
朱棣望着战场,正面旗号纷飞,至少有两个卫的骑兵正在接替宁远卫的阵地;左面也就是北面,三个旗号的卫正在备战。而自己手里的六个卫,只有朵颜和福余损失较少,燕山中卫和泰宁卫虽有损失但未伤筋骨,燕山左、右卫两彪精锐都在刚才的突击中损失较大。如果朱植带领的人马有刚才宁远卫的战斗力,朱棣知道此战必败。
朱棣内心在笑话自己仍然心存侥幸,老十五的嫡系哪有可能不如宁远卫的?羽林右卫是从京城平叛一直到现在战无不胜的辽东头号主力,三万卫和剌鲁卫也是由女真人组成的凶悍之师。
朱棣突然有些后悔,为什么自己根本就没有料到朱植有此后着?是因为情报说朱植受伤了吗?或是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辽东一半主力北征女真,来不及南下?还是因为起事之后自己打的太顺,过于轻敌?只是眼下这都不是问题了。
张玉飞马来到朱棣面前道:“殿下,事不宜迟,您率主力先撤,末将率本部在此断后。”
朱棣被他这一说,已从懊恼中恢复过来,他不舍得丢掉张玉,摇摇头道:“谁说本王要撤,本王就在此和老十五决一死战!”他何尝不知道此时不能硬拼,但他还想保持着部下的士气。
张玉见此连忙下马跪倒:“殿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殿下志向高远,不可争这一日的长短。”旁边一众将领也下马跪倒,苦求朱棣撤退。
见有了台阶,朱棣颇为为难地点点头道:“既然众位如此相劝,那我军就先退回开平,集结人马再与他计较。高煦何在?”
众将中站起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