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军营。如果你们三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带出一支强军,那我就豁出这张老脸,替你们向王安州赔罪致歉。要不然,就用他们俩的人头来让王安州消气,而你这个不争气的逆子,就给我滚出随州城。我董宗本这么多儿子,也不缺你这一个!”
王政忠和杨广义深受感动,两人热泪盈眶,跪在厅外,大声说道:“刺史大人,我们俩愿意跟随二公子去军营,如果带不出一支强军,就请斩下我们的人头,至于二公子,还请您不要为难他!”
厅中董遵诲开心至极,无声偷笑起来……
第二十章 义结金兰(下)
义结金兰有利有弊,好处是能在一段时间内结成攻守同盟,但是坏处就是一旦上位,兄弟就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所以别看桃园结义被罗贯中吹得尽人皆知,但是刘备当年根本就没有和关羽、张飞结拜,而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不过对现在刚重生古代的董遵诲来说,义结金兰是他立足古代的最好时机。再说了,《三国演义》虽然是到元末明初才成书,但是桃园结义的故事这时也大致有了雏形,义结金兰拜为兄弟已经被江湖所认可,要不然赵匡胤以后也搞不出义社十兄弟的名头。
见董遵诲诚挚的表情、毫不做作的神态,王政忠、杨光义两人都深受触动。两个人现在一个是小赌坊的老板,一个是小镖局的镖头,拿到现在来说身家都不怎么清白,怎么也得算是个涉黑分子。人家董遵诲呢,父亲是随州刺史,颇受皇帝重视;兄弟们勤读诗书,乃是正经的清白人家。这样的折节下交,王政忠和杨光义都非常感动。
再说了,听听人家董遵诲的誓词,他是在危机当头、王令温私军即将犯境,三个人想要整编部队、保境安民这个目标一致的大前提下结为兄弟。这不是江湖上喝多了就称兄拜弟,打家劫舍,而是在这乱世共赴国难的相互扶持,是要同甘苦、共休戚、患难相携!
王政忠和杨光义相视一眼,眼中皆泛起感动的泪花,三个人也没有再去找香案、烛火、祭品这一套,只是手牵手,推金山倒玉柱,拜在一起。
过去结拜是要说结拜词、纳投名状的,一般结拜都是这么说:“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不过在这个场合下,这誓词显然有些个小家子气了。于是董遵诲大声立誓道:“念董遵诲、王政忠、杨光义三人,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