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可以在“经过国防军指挥官许可”的情况下自行处决苏军的政工人员。当然了,所谓的“许可”在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话。因为对战俘进行“甄别”权力也是属于别动队的。而这个所谓的“甄别”,其实是无法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除了“政治委员命令”以外,党卫队别动队还负责执行“清理”犹太人之类的难以启齿的特殊任务。这场战争的意识形态性质已经暴露无遗,此时在很多人看来,支撑希特勒的行为的已经不是理性的谋划,而是狂热的意识形态信条。
除了捕杀苏军政工人员和清剿敌后游击队外,
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政策和希姆莱指挥下的党卫军所表现出来的残忍和冷酷不但在德国国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对,也遭到了德国国防军官兵们的反感和厌恶。由于党卫队别动队在搜捕枪杀苏军政委和战俘一事上表现得过于“积极”,很多地区的苏军宁可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投降,结果给国防军的行动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象莫斯科战役中的苏军在华军的进攻下一触即溃,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在面对德军进攻时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顽强,反差为何会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就是拜党卫队别动队所赐。
面对党卫队别动队的暴行,龙德施泰特、曼施坦因、博克、魏克斯等国防军高级将领忍无可忍,他们纷纷向“狼穴”拍发电报,指责党卫队别动队的滥杀无辜干扰了国防军的正常作战。在国防军将领们的压力下,希特勒不得不悻悻地下令撤销“政治委员命令”。不过,这并没有降低党卫队别动队的工作积极性,精力充沛的别动队员们很快便在清剿苏联游击队方面找到了“平衡”,因为苏军游击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捕杀苏军政工人员和清剿苏军游击队外,党卫队别动队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清理”犹太人上。由于在苏联辽阔的国土上,犹太人无法象欧洲其它地区的犹太人那样能够得到中国人的保护,而党卫队别动队也嫌建立国内那样的集中营过于麻烦,捉到犹太人后干脆和对待苏军战俘一样的通通处决,在整个战争期间,大约有150万俄国犹太人遭到捕杀。
希特勒的野蛮屠杀政策在还未丧失理性的德国人中间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感,原本根基就不太稳固的第三帝国的内部裂隙越来越大,由于德军在苏联战场战事的失利和随之而来的巨大伤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德国不可能有效占领和统治苏联的广袤领土,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有识之士担忧德国再次在处于军事上的顶峰的时候盛极而衰,渴望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