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了院子,陶嬷嬷便迎上来道:“姑娘回来了。”
傅清溪笑笑; 上去挽了陶嬷嬷的胳膊道:“同蕊儿出去了一趟; 路过同春斋买了两件小炉烧,一会儿嬷嬷刚好就茶用。”
陶嬷嬷笑道:“我这福气!姑娘老这么惦记着我们。”
两人说着话进了屋子; 陶嬷嬷从一怀里摸出一小串钥匙来,挑出一把开了一边的锁柜,从里头取出一封信来递给傅清溪道:“方才姑娘出去了,外头送来的信。看着挺要紧的; 便收起来了。”
傅清溪接了过去,一看上面的抬头,晓得是这次清暑会的成绩。打开一看,除了一张写着她履历和成绩的纸,另有一个乌银的手环,是个素面没花的,只是摸上去却有些粗糙。细想一回,上次昆仑书院主持的清暑会自己虽也是优等的成绩; 可并没有收到什么小玩意。这回是说成绩果然好; 所以另有奖赏?
拿了那张履历一看,又发现了一宗异处,上头不止是自己的姓名和就读女学; 从云演数试开始的几次数术会也都列在了上头。她就想起上回胡芽儿同自己说过的话了,既然在上次的寒数会上得了好成绩就多半能进昆仑书院,看来这些成绩还挺有分量。又细看一回那个手环,实在瞧不出什么新鲜的来,便仍交给陶嬷嬷收好了,自己坐下来给胡芽儿同俞正楠写信说这个事儿。
等这边的书信写好,想了一会儿,叫杏儿取了个空白的簿册过来,又闷头不晓得写起什么来。写一会儿又去边上翻看之前看过的什么邸报文书,然后回来接着写。之后数日,都是一得空就扑在这件事上,足写了六七日,才算停手。
若是从前夏嬷嬷,难免要站在边上细看一回,或者看傅清溪愿意搭理的时候问上几句,陶嬷嬷是全不管这些的。她又不识字,也不担心傅清溪弄什么出格的东西,只管着她饮食作息,记着时候提醒她站起来走走。
过了两日,越栐仁从书院回来,又带了几个书院子弟一同来府。里头有几个刚来过一两回的生面孔,刚好这回三太太、四太太也在颐庆堂,便都趁便见了。又坐下说话。到底是大书院里的子弟,个个可称不凡,老太太和几位太太都没口子地称赞,三太太、四太太之前没见过的,还另备了见面礼。
董九枢在边上等得不耐烦,他满心都是要问财神,偏这眼前看着更像是拜月老的。好容易说够了,老太太有些乏了,他们便同从前一般同越府的小辈们一起往颐庆堂小花厅里说话去。
这里大太太问三太太和四太太:“瞧着都怎么样?”
三太太点头:“果然都一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