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把自己这里伺候的人都一个个叫去问过话,心里就更加腻味了。这明明是自己家,却过出“寄人篱下”的滋味来了,也是天知道。
府里人人事事,各有各的考量,傅清溪却管不上了。莫老先生叫人给她捎了话,七天后辰初一刻,到城西五里亭。这就得去书院了!
老太太督着人又给检视了一遍行装,太太们都给了些荷包说是路上的花销,尤其二太太那荷包大的,吓了傅清溪一跳,后下想着恐怕是知道自己把打饭铺股份给了越蕊的事儿了。姐妹们也都送了些香囊帕子之类的小物,又过来叙别。
越苭却是比傅清溪还早了几日出门的,越芃的行装也在打点了,韵纶书院离得近,倒不消太多东西。一家姐妹转眼各奔东西似的,老太太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真是儿女出不出息都不好受啊。董九枢也赶来见了她一回。
如今董家声势日盛,老太太听说董九枢过来给傅清溪送行,挺感慨,还同韩嬷嬷道:“这俩孩子也认识许久了吧?董家这哥儿除了说爱银子,旁的乱七八糟的事儿也没听说过,要说起来,也算不错了。”
韩嬷嬷笑道:“老太太您省省心吧!那俩一块儿做了好两年的账,也没见有过除了账本书文之外的往来,这哪像是彼此有意的样子?!就今儿,听说还说了一通什么铺子买卖的话呢!要是做买卖搭伙,估摸着这俩人早成了,都不用人牵线。要是结亲……没戏!”
韩嬷嬷很是干脆。老太太叹道:“这傅丫头都挺好,就是这块儿不开窍可怎么办好呢。我娘家那三丫头,现在就够愁人的,偏她们两个还要好,你说说……到时候都耽搁到二十七八、三十好几去?我这怎么对得起她那没了的爹娘?!上回我还同老头子提了,你猜他怎么说?他说,要是没有实在合适的,还不如就一个人呢!你说说,这叫什么话?!我就多余跟他打这个商量!……”
韩嬷嬷笑道:“老太太,您歇歇!这开始愁没地方读书,这好容易开始读书了,又愁读不读得好,这读好了又要愁考不考得上好的书院。如今傅姑娘这考的就算顶天的好了,您又要开始愁姻缘了。她今年才十七,就算打二十论,还得三四年呢。再说了,傅姑娘学的东西多难,哪里能分心想这些,但凡分点心出去,也到不了今日了!等往后去了书院了,没那么忙了,里头又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自然那姻缘就来了,您可白担什么心呢。”
老太太听了这话觉得挺有道理,就又说起那天看到的那一队昆仑弟子来了,韩嬷嬷又跟着傅清溪去见过老先生,两个人便说起这事儿来。
到了日子,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