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而不知其真。可见三舅舅喜欢的那些东西也并不是没有“真”处,只是他自己并没有去追究,只一味停留在不知所以的“迷”和“信”上了。知其所以然而信为信,全不知其真即为迷,迷而信,谓之迷信。如此论来,人在这世上,或多或少都是在“迷信”吧。
自己因为三舅舅的缘故,总是疑心这些东西不是正经学问,可这地方却是明明白白在这里,这些人也委实都在做这样的事情,通天阁里汗牛充栋的各色论著也不是假的。难道这许多人都是傻的呆的,只自己是聪明绝顶看出这东西原是骗人的?到底是真是假,自己沉进去学了才有资格评说。若不然,这不知真而“信”是迷,不知真而“不信”难道就不是“迷”?……
如此思量了一夜,总算将心思又牵回到用心读书上。第二天早上起来,仍旧按着自己之前定好的日程,捧起《世事化数》细读起来。
一边看,一边仍照着从前一样拿了本子在旁边记录要点和所思。
过得数日,这日正在读书,屋里银铃响了,便出门去看,却是老先生身边的那位青年。见了傅清溪行礼道:“姑娘,老先生有请。”
傅清溪赶紧跟着去了,上了轻车,没过一会儿便到了之前经过的院子,车从门里进去,又往前走了好一阵子,才停了下来。下得车来,是在一小院门口。
青年道一声:“请。”
傅清溪谢过他,便迈步进去。里头是一个小小庭院,周围点着花树,老先生坐在院子中间的禅椅上,见她来了笑道:“过来了,坐吧。”
傅清溪上前行了礼,才在边上的交椅上坐了。
老先生笑道:“这几日过得如何?在通天阁里迷路了?”
傅清溪没料到这样的事情老先生也知道了,便把这几日自己听师姐讲解书院事务,又在新生堡选了住处,巧遇了京城文星巷小院的老伯又给他看了一回自己的乌银环,吃了饭想要付账却被告知不消银钱,去通天阁找书看结果看了一整天欲出来时还找不见路了,看一回论演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懂……等等事情都说了一遍。
老先生叹道:“不容易。这里的事情多与外头的不同,因沉心于学者众,才渐渐成了如今这样万事有人打理又不搅扰学者的事务规矩。身外之物都不消你费心,只管专心治学即可。你既去书楼借书了,借了什么书?”
傅清溪便道只借了几本《世事化数》,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