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泄密不可。在确认赵抗并非开玩笑之后,赵训又是一脸的不解,“现在改革还在继续,国内矛盾重重,怎么能再启战端呢?”
“恰恰相反,对外战争正是转移国内矛盾的不二法门啊!”,赵抗以教育后辈的语气说到,虽然令赵训略感不快,但他也的确有这个资格就是了。另外,赵抗还指出了足以令赵训心动的一点,“而且,只要这次战争获得大胜,你的威望必定大涨,我才能安心地离开。”
“但是现在百废待兴,财力上能够吃得消吗?金人如今在燕云和辽东一带严密布防,要想突破他们的防线,可得付出相当大的伤亡,而且很容易打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那就很不利了。”,赵训不安道,言语间无意表达了对赵抗当初没有乘胜追击以致错失良机的不满。
赵抗对此却毫不在意,充满自信地表示道,“其实我当初之所以没有一股作气拿下燕云十六州,一方面是为了尽快进行全国范围的改革,而另一方面其实是我为了这次战争而作的布局罢了。就算没有这个因素,此次战争我们也必胜无疑,燕云和辽东的防线的确非常坚固,但是我们又何必非从那里进攻呢?”
“您是说高丽?”,赵训立刻明白了赵抗的如意算盘,不得不承认赵抗的主意确实高明,但也不由腹诽,“实在是太毒了!”
“至于军费方面,你就更不用担心了,这笔钱我来掏腰包好了。”,赵抗很“大方”地表示道。
发现赵抗的私产居然比现在大宋国库还多,赵训心里不由再次骂开了,他一直还以为赵抗多么勤俭呢。但怎么说至少这次战争不必从国库掏钱总是一件好事,再加上赵抗表示会在离开前将大部分财产都送给他,赵训虽然竭力保持平静,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次战争虽然意义重大,但大宋出动的军队并不算多,至少陆军不多,只有区区五个师十万多人而已,但都是昔日赵宋两军的精锐,赵训自然也不会让自己当初的属下错过这一建功立业的良机,所以其中有三万多人都来自于当初的两河义军。而将领方面就更是将星云集,大宋稍有名气的将领几乎都有机会登场亮相,只有吴璘因为需要镇守西方大门,不得不将这个机会让给年轻人,但他的儿子吴挺还是带了三千西北军精锐前来参战,力图用战场上的表现证明自己不愧为吴璘的儿子。
高丽方圆三千里,人口数百万,军事实力其实并不弱,但在大宋强军压境之时,高丽的一个致命缺陷却一下子暴lou了出来。高丽的国都开京离海太近,宋军可以凭借海军优势,直接攻击高丽的中枢。而高丽已经太久没有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