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其中的玄机,推托说女王现在不在河内,他做不了主,结果等到这份国书传到征氏姐妹手中时,大理王段正兴已经坚持不下去向越军投降了。而大宋国都洛阳距离大理太远,知道的时候越军已经拿下了大半个大理国版图了,段智兴这时才追悔莫及,早知道自己应该留在洛阳进一步努力才对。但这时后悔也于事无补,段智兴当即请求大宋出兵助其复国,赵训却只愿对越南进行道义上的谴责,那根本就不可能有半点作用。最后,经过某些“好心”的官员提醒,段智兴不得不忍痛以割让大理三分之一的国土为代价再次请求大宋出兵。
然而,大宋出兵是出兵了,却只拿下了那些按照协议割让给大宋的土地,根本没有替段智兴复国的意思,事实上他们面对越军时甚至表现得有些过于软弱了,除非越南人动手,若只是一些粗言秽语的话宋军根本就不予理会。眼见复国无望,绝望的段智兴“自杀”身亡,而越南人则越发骄横起来,征氏姐妹也觉得现在赵抗不在,大宋已经远没有当初那么可怕,便动了早就存在的某些心思。
越南军队虽然经过吴铭的整顿,但军纪始终不能和大宋相比,而征氏姐妹出于私心,也对一些官兵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令大理百姓的生活惨不堪言。相对来说,大宋军队却做到了真正的军纪严明,这令大理百姓很快消除了对他们的敌意,反正原来的段氏王族一向崇佛过度,对百姓却苛暴得多,反而是大宋管辖下大家的处境要好得多。再说大理与中原语言相通、族群接近,所以抵触心理并不强烈,这使得大宋很轻易地消化掉了这块新占的土地,当然这也是大宋用人得当的功劳。宋军主将杨政,本是吴璘部将,后来赵抗留意在先,赵训提拔在后,成为一员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其实要说军事才能的话,杨政并不算特别出众,与他的老上司吴氏兄弟更是不能相比,但他却有一个很难得的特殊才能,他总是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表现在过去的战绩上就是他这人虽然很少大胜,但也从未大败过。再加上杨政和吴璘一样,也是军政全才,又熟悉大理境内几种主要的土语,由他出任此职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隐忧也是存在的,那就是杨政年事已高,大理又是瘴疠之地,对他的健康有些不利。不过大宋总参谋部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所以并不怎么担心
面对部分越南人的挑衅,杨政显得沉着镇静,他一方面要部下保持克制,一方面则命人将越军这些无礼的行径记录在案,以备后用。而征氏姐妹虽然对部下乱来有些头痛,但又认为这表明大家不怕宋军,不失为一件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