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筹划与分析的能力也并不是特别强,但是赵恢总是能够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去对付尽可能少的敌人,可以说是政治的天才。赵抗当年曾经说过,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所以至少目前来看赵恢远比他的大哥更适合为帝国掌舵。
但是,郑南臣也指出了两人的一些细节,赵性虽然缺点不少,但知错能改,而且非常好学而又礼贤下士;赵恢虽然是政治的天才,但是身体却好像不是很好。所以郑南臣的建议是,如果赵训活得长,那么也许老大更好,如果他就几年的命,那么老三更合适。这些话郑南臣自然不敢明说,但赵训也是聪明人,自然是能想到的
由于郑南臣将占领吐蕃的大部分功劳都给了赵恢,本以为在储位之争中占据了优势的赵性一下子就傻了眼,尤其是当赵恢接受命在旦夕的郑南臣的任命,成为西南军团代理军团长之后,他就更郁闷了。然而,当赵恢用那被他称为“群众路线”的方法轻易扫平了越南所有领土,根本无需借分封藩国来削弱当地各族实力之后,赵性不由对其心服口服。他并不是一个胡搅蛮缠之人,既然差距明显,赵性便主动放弃了储位的争夺。不过,赵性学习起来却更加卖力,他只是认为现在的自己比不上三弟,但并不等于他愿意一直不如他,何况多学点东西总是有益的。
事实上赵训虽然自被赵抗救出后就长年习武,但十五岁之前营养不良的后遗症却依然明显,现在他已经四十多岁,虽然自我感觉还好,但也知道想要活到六十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再加上,赵训虽然沿用了赵抗制定的制度,但骨子里他还是更偏爱文人的,所以看到两个儿子的表现,心中原本就已经倾斜的天平一下子便完全倒向了老三。然而,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尽管大多数文官都更支持赵恢继位,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却特地面见赵训,希望他暂时不要确定储君
他正是如今大宋实权第一的虞允文,他认为赵恢虽然表现出色,但他的所作所为太过天马行空。这种人当了皇帝,有可能使大宋在短期内迅速强盛,但突然衰败甚至亡国的可能性也一样存在。如果大宋还处在绍兴年间那样的弱势地位,这个险自然值得一冒,但现在大宋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还让这种双刃剑继承皇位就有些太冒险了。
在几个儿子之中,赵训最喜欢老三,听后自然怫然不悦,好在虞允文的年纪比他还大不少,要不然赵训恐怕还以为虞允文是想要一个暗弱的新君好方便他大权独揽呢。但虞允文依然固执己见,因为他是赵训几个儿子的老师,对他们的能力和潜质相当了解。赵恢现在才十五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