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式,把一部分社会资金吸收到生产领域。
而且,政府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影响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利率,这如同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一样,这便成为政府间接调节金融业的杜杆。同时,当社会上银根松动,游资便自动流向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交易活跃,必然把社会的游资更多地吸引去,使公司发行证券的成本降低,企业界筹资便利。相反,社会上银根紧缩时,证券市场的资金就流向银行,企业发行证券的成本提高,投资规模相对缩减。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也可冉形成这种自发的调节,使社会资金进行重新配置。
放眼国内,能成为金融证券中心的。除了上海,再无其他地方能担此重任。上海的证券业务虽然开展的较早,但离政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目前。洋商在上海证券市场“反客为主,越俎代我”乃是肖志华和新政府的一块心病。为不让商业枢纽“尽为外人所操纵。”也为筹措经费,肖志华此行便是要主持成立“上海交易所”打破洋商一家独大的局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已经做了先期的准备,《证券交易所法》、《实物交易法》、《金银交易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已颁布,剩下的就是由肖志华来组织实施了。
肖志华甫至上海,不顾疲累。于第二天便联络沪上商界名人商议创办。同时。各地早已得到通知的巨商富贾也纷纷齐聚上海,参与组织筹戈。
这是一块大肥肉,虽然打着“为国争商业主权”的旗号。却实际上是一场利益之争。有人凭藉雄厚的资金实力。欲独揽沪上证券物品金银交易权柄;有人欲申请成立单独的金业交易所;证券业内也有人欲自立门户,大家争执不休。
“股票商业公会会员皆为业界精英,具有多年经纪人实践的丰富经验,建立证券物品交易所,便要“铆牢,这批证券人才。”肖志华翻阅着会议记录,很有些挠头,“江淅财团资金实力雄厚,闽粤商人拉上晋商。以壮声势;南洋集团又与欧美华商联合在一起。难搞,真是难搞。”
第二卷 大潮 第六十五章 同盟会改组
更新时间:2010…10…20 14:55:22 本章字数:3201
潦芳骨很善解人意地端十咖志华出国访问,并没有帜曰细,虽然她很理解。但肖志华回来,她便急急忙忙地赶到了广州,很有些别胜新婚的味道。琳娜一到上海。便忙着去看自己以前办的那些慈幼院。更让秦芳宜方便了许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