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等巨大的差距!
李言庆很清楚罗寰为什么会有这种前倨后恭的行为,只是脸上却流露出不太情愿的模样,拒绝道:“俚王,非是本王不给俚王面子,实在是公务繁忙,,不如这样,待改天我再登门拜访?”
罗窦一听就不愿意!
他今天拉下脸,亲自前来阻拦李言庆,自然是有求于人。
李言庆给不给他面子。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天大的好处,莫要给了别人,,
“王爷,你说罗窦如何?”
李言庆一愣,点头道:“俚王甚好。”
“想当初,王爷初至岭南。罗窦听闻王爷的召唤,义不容辞,与王爷携手,夺宣化,杀宁长真”王爷乃当今名士,定然知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小王是化外蛮夷,却不知能否担得起王爷同袍之谊?”
罗室显然是下了广番功夫,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居然还能背上一段《秦风沈衣》的篇章。
不过。李言庆可以肯定,这绝不是罗窦能说出来的话语。
钦州虽然是以俚人为主体,但实际上,汉人的数量同样不少。特别是在开皇年间,隋焰帝平陈之战后,随着陈国的灭亡,许多南方士子纷纷离开家园,投奔到了岭南,以躲避朝廷追杀。
哪怕后来宁长真臣服了隋朝。也没有对他们如何。
宁猛力也好,宁长真也罢。从内心而言,对中原文化还是非常的仰慕。江南遗民前来,他们自然也很欢迎。只要这些人不试图造反,宁长真甚至愿意供养着他们,特别是那些才子名士,更被宁长真所看重。宁长真后出任归宁郡也就是钦州郡守,为了加强与朝廷的联系,进一步推行钦州的汉化速度,于是将那些士子名流聘用到府中,来作为他治理地方的参谋。
钦州的发展,与宁长真推行的汉化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宁长真战死之后,罗窦虽说是个粗俗蛮子,却也是见过些世面的家伙。他很清楚。岭南归化是大势所趋,非他一人可以阻挠。既然无法改变,那干脆就推上一把”不过治理地方,他是狗屁不通。于是宁长真留下的那些幕僚,也留下来了一部分。罗寰认为,李言庆这种人喜爱名声,一定很注重谈吐。要想和他达成合作,就必须投其所好,只是财货钱帛,罗窦可不愿意付出。于是让府中的幕僚设计了一段文雅的谈吐,为此罗窦还专门花费时间,认真背诵。
李言庆心知。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
如若再装下去的话,只怕会逼急了罗卓,反而得不偿失。
“俚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