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孙师的《千金方》马上要下印了,印完这批人手就有了空档,李元婴准备让各地图书馆征集农具、粮种、果蔬和经济作物介绍,收集到足够多的资料之后叫董小乙在圈起来的实验基地里搞搞试验,挑选出最省力、最高效的农具,品质最好、最高产的品种,靠着各地图书馆的影响力进行宣讲和普及。
说到底,现在土地还是百姓的根本,他们要是能让百姓更省时省力地种出更多粮食,百姓肯定愿意听。
李元婴准备在《齐民要术》的基础上,印一本及时更新、浅白易懂的农书,推行各种新农具和新粮种。
有些工具哪怕只是一个想法、一个雏形,他也愿意叫人去尝试一下。毕竟试出来了,对百姓对朝廷都大有益处!
所以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李二陛下不得给他分拨点人手?
这些人手里面最好有懂农桑的,懂天文地理的,会搞文学创作的,会兴修水利的。反正,只要朝廷有、只要朝廷愿意给,滕州这边都需要!
192、第 192 章
李元婴这人是典型的得寸进尺; 最会顺着杆子往上爬。他估摸着李二陛下不生他气了; 就开始搞事情。这批人他不是直接要了不还; 而是借调过来用用,一切他投钱投人研究出来的工具和技术都会向整个大唐推广; 所以; 他觉得开着口一点都不害臊。
李元婴写完信; 亲自把它交给信使; 拉着人家的手殷殷叮嘱对方一定要快些把信送到李二陛下手上。
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他心里可是很急切的; 多来点人手; 他跟滕州一干豪强富户吹下的牛逼才能实现啊。最好就是在年前把人拨过来,年后他就可以带着人到试点县去摆显:跟着滕王,什么都有!
李元婴美滋滋地送走信使。
秋收之后百姓都清闲下来; 除却要修桥铺路搞基建的三个试点县,大伙都有点养膘躲冬的想法,开始窝在家里不动。
李元婴一心扑在《齐民要术》季刊的筹备上; 到处跑来跑去延请本州、邻州有名的名宿大儒出山; 做好李二陛下不给人的两手准备。
魏姝和武媚等人也没闲着; 商量着带人到下面的乡县去宣讲。
滕州书院早在一开始就开设了女子学堂,这两年来上学的女学生却少之又少,魏姝几人都觉得再动员动员,给女孩子们讲讲学点本领的好处。
要宣讲也不能毫无准备,尤其是不管魏姝还是武媚、城阳; 都不是普通百姓出身。
她们要么出身官宦之家,要么家中家底丰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