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贵妃素是个察言观色的,猜到他是心烦太后的态度,便柔声劝慰道:“郑姑娘和太后的事情,臣妾也听说了。臣妾斗胆说一句:太后娘娘最重规矩,郑姑娘又是这般的来历,难免有些偏见、不太喜欢。可人和人都是处出来的,相处久了,郑姑娘又最是个聪慧灵秀的,太后娘娘那里自是会慢慢的转过念来的。臣妾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皇帝听她这般言辞,也微微觉得宽慰——他心里头自然也不喜欢自己老娘和郑娥结什么仇,现下听着谢贵妃这安慰的话,亦是放心了些。想了想,皇帝又说了些家常事:“朕接了信,再过两日,皇姐便要来了。她家二郎和咱们六郎年纪相近,想来脾性也差不多的。表兄弟几个正好也能一块儿玩玩……”
谢贵妃便与皇帝说起儿子读书、玩乐的趣事来,言语温柔,时不时地还能说几句风趣讨喜的话逗皇帝发笑,可见谢贵妃这个宠妃没白当。
皇帝说的皇姐也不是旁人,正是太后的长女泰和长公主。
这位泰和长公主只比皇帝大了两岁,也是个强人。她先时嫁了靖康侯薛不言,生有一子薛斌,后来薛不言不幸战死,她便守寡多年,谁劝也不肯再嫁。到了熹元四年,这位已然年过三十的长公主也不知怎地竟是瞧上了小她五岁的荆州长史张峤,自个儿告了皇帝和太后,一意下嫁张峤。好在公主驸马婚后夫妻恩爱,第二年便又生了个小儿子,皇帝和太后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皇帝有意察看张峤品性,便调张峤为洛州司马,这官职并不算高,离京城也有些距离,但是职司拱卫东都洛阳,大致也算是个历练和看人能力的差使。这会儿,皇帝正准备调张峤为左羽林军大将军——京都宿卫兵分为两部分:一是屯于宫南,由兵部所掌的南衙诸军;二是屯于宫苑之内,由皇帝所掌的北衙,北衙又分为左右羽林,各设大将军一名,非帝王亲信而不可任此位。
因着张峤将调回京,十二月十八又是太后圣寿,泰和长公主索性便先行一步,携子归京给太后这个母亲贺寿。因着泰和长公主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十二月十四日到了京城,稍作收拾便带了儿子去给太后请安。
长女难得回来一趟,还带这个活泼讨喜的外孙子,太后心里头自是十分颇为高兴的,便是瞧一贯不喜欢的郑娥都觉得没有以往那般讨人厌了。
泰和长公主的幼子名叫张长卿,他现今方才六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虽说是跟着母亲赶了一路却也不见疲色。他一入了宫门就牵着泰和长公主的手左右张望,见着一众皇子公主们,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便跟着转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